法院认定的法律关系与当事人主张不一致_原告主张法律关系与法院认定不一致的处理

导读:
老百姓打官司常踩的五个坑(原题:法院认定的法律关系与当事人主张不一致的解决之道)
一、打官司前要认清的四个真相
打官司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百姓觉得自己有理,法院却判自己输。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双方对事情性质的看法不同。比如有人觉得自己签的是借款合同,法院却说是合伙协议。这种情况会影响判决结果,还可能让当事人多花钱打官司。
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老百姓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够,容易搞错事情的性质。第二是证据准备不充分,无法说服法官。第三是法官在判案时可能用错法律条文。这些问题轻则让当事人多跑几趟法院,重则引发社会矛盾。
二、常见错误类型与后果
打官司时容易犯两个典型错误。第一种是合同类型搞错。有人把劳务合同当承揽合同,或者把买卖关系当租赁关系。第二种是法律关系主体搞混,比如明明是公司行为,非要说成个人行为。
这些错误会导致三个后果。首先是诉讼请求被驳回,比如该要的赔偿要不回来。其次是案件要重审或上诉,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最严重的是可能引发后续纠纷,比如执行困难或再次起诉。
三、诉讼准备技巧
打官司前的准备阶段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学法律,搞清楚相关法律规定。可以找法律条文自己看,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第二是收证据,把合同、收据、聊天记录都整理好。第三是写状子,要把事情经过和诉求写清楚。
收证据要注意三点。证据要真实不能作假,要和案件直接相关,还要符合法律要求。比如录音证据要完整,不能剪辑。微信聊天记录要保留原始手机,不能只截图。
四、庭审应对策略
开庭时要重点做四件事。第一是仔细听法官提问,了解法官关注点。第二是按顺序说清事实,不要东拉西扯。第三是及时补充新证据,如果发现法官有疑问要马上解释。第四是发现法官理解错误时,要当场礼貌地提出异议。
提异议要注意方法。先记下法官说的哪个地方不对,等轮到发言时再心平气和解释。可以引用法律条文或类似案例来说明。切忌当庭争吵,这样反而影响法官判断。
五、判决后的补救措施
收到不利判决后不要慌,还有三个补救办法。第一是在上诉期内申请二审,这个期限一般是15天。第二是判决生效后申请再审,但需要有新证据或证明原审违法。第三是向检察院申请监督,这种情况适合明显判错的案子。
上诉要注意两点。要准备好新的证据材料,要在上诉状里明确说出一审哪里判错了。再审申请成功率较低,需要找专业律师帮忙。所有程序都要注意时间限制,错过期限就没办法了。
六、真实案例启示
有个典型案例是这样的:老王把卡车租给物流公司,合同写的是租赁。后来物流公司拖欠租金,老王起诉要车。法院却认定这是融资租赁合同,车子所有权已经转移。老王因为没搞清楚合同性质,最后车子要不回来。
另一个案例中,李阿姨借钱给邻居开店,写了借条但没写利息。法院认定这是无偿借款,驳回了她要利息的请求。这两个案例都说明,打官司前搞清楚法律关系特别重要。
七、给老百姓的实用建议
首先要养成保留证据的习惯。签合同要拍照,转账要备注用途,重要谈话要录音。其次要定期学习法律常识,现在很多法院网站都有案例讲解。最后遇到复杂案件要找专业律师,不要自己硬扛。
特别要注意三个时间点:签订合同时要明确性质,发生纠纷时要及时取证,收到传票后要马上准备材料。平时可以存个律师电话,遇到问题先咨询再行动。
八、相关法律条文要点
合同法第107条规定违约要担责,但关键是先要确定合同类型。民间借贷新规要求借款合同要写明利息和还款时间。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要自己举证。
记住几个关键数字:普通诉讼时效是3年,上诉期15天,再审申请要在6个月内。利息超过银行四倍的部分不受保护,这点在写借条时特别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