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处理(公路工程路基处理塑料插排工程造价)_公路路基工程 做法

导读:
【公路路基处理核心技术要点解析】
一、原地基基础处理要求
施工前必须清理路基范围内的树木和灌木。砍伐的树木要移到路基用地外妥善处理。地面坑洞和墓穴要用原地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标准压实。遇到耕地或松土地基时,要先清除有机土和草皮,清除深度需达到设计要求,通常不少于15厘米,平整后压实。
基底原状土强度不足时,需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不低于30厘米,需分层压实。填筑前基底必须压实,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底压实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当路堤基底横坡超过1:5时,需将坡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并夯实。
二、路基土加固核心技术
(一)浅层处理技术
当填土含水量过高导致碾压弹软时,可采用三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翻晒法:用铧犁翻松土壤蒸发水分,达到最佳含水量后压实。第二种是换填法:挖除60厘米软土层,换填优质土并分层压实。第三种是灰土法:在表层40厘米土中掺入8%石灰,分两层拌合压实。
(二)深层加固技术
塑板桩法使用门架式打桩设备,在轨道上纵向移动施工。塑板带通过套管插入地基,形成排水通道。袋装砂井法采用聚丙烯编织袋装砂,直径7厘米,间距1-2米,需注意防止材料老化。反压护道法则在路堤两侧修筑辅助马道,与主路堤同步施工,有效防止边坡滑移。
三、软土路基专项处理
(一)常见问题与对策
软土路基易出现沉降和边坡滑移。采用换填法时,需挖除软弱层换填碎石或砂土,适用于3米以内浅层处理。强夯法用10吨重锤夯实地基,适合砂性土层。CFG桩法将水泥、粉煤灰与碎石混合成桩,可提升承载力并改善排水。
(二)关键施工控制
处理深度超过5米时,应配合超载预压。预压土方高度需超出设计标高30厘米,沉降稳定后方可移除。施工中要设置沉降观测点,每50米布置一个监测断面。强夯施工需控制夯击能,相邻夯点间距为锤径的2.5倍。
四、特殊地形施工要点
(一)挖方路基处理
横挖法适用于短浅路段,分层开挖每层不超过2米。纵挖法用于长路段,沿中线开挖通道后向两侧扩展。混合开挖需配合多台设备,爆破施工要控制装药量,临近建筑物时需采用预裂爆破。
(二)填挖交界处理
纵向交界处需超挖80厘米路床并回填。横向半填半挖段要开挖台阶,台阶宽度2米,向内倾斜2-4%。冻土地区施工需设置30厘米砂砾防冻层,路堤高度要超出最大冻深20厘米。
五、填石路基施工规范
(一)填料质量控制
石料抗压强度需大于15MPa,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2/3。路床顶面50厘米内填料粒径控制在10厘米以内。软质岩与硬质岩严禁混填,边坡码砌石料强度需达标。
(二)施工技术要点
分层压实法每层厚度不超过40厘米,采用18吨以上压路机碾压。冲击压实法需进行5遍冲压,行进速度保持12km/h。强夯法分层厚度1.2米,夯击能2000kN•m,夯点间距4米。完工后孔隙率检测值需小于23%。
(三)质量检测标准
沉降差控制采用20吨压路机振压2遍,相邻点高差不超过5毫米。动态变形模量Evd检测值需大于50MPa。对于高填方路段,每填筑3米需进行地质雷达扫描,检测密实度均匀性。
【关键施工数据参考表】
| 项目 | 控制标准 | 检测方法 |
|---------------|-------------------------|--------------------|
| 基底压实度 | 高速公路≥95% | 灌砂法检测 |
| 灰土掺灰量 | 5%-8% | EDTA滴定检测 |
| CFG桩径 | 40-50cm | 桩体取芯检测 |
| 强夯夯击能 | 2000-3000kN•m | 夯沉量测量 |
| 填石孔隙率 | 路床≤23%,路堤≤25% | 水袋法检测 |
| 沉降观测频率 | 填筑期每周2次,预压期每月1次 | 精密水准测量 |
(全文共235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