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_工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导读:
工程质量控制的五个核心要素
工程质量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管理。单纯依靠最终检查无法保证质量。质量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人的管理、材料把关、技术规范执行、设备使用和环境监控是五大关键要素。
第一环节:人员管理是基础
施工人员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所有参与工程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都需要培训。管理人员要建立质量责任制。每个岗位要明确质量要求。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标准施工方法。现场应设置专职质检员。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
施工单位要定期考核员工技能。新工人上岗前必须培训。特殊工种需要持证作业。管理人员要检查施工日志。质量意识薄弱的人员要重新培训。所有人员都要签订质量责任书。
第二环节:材料管理是关键
材料质量决定工程质量。所有进场材料要检查合格证。水泥、钢筋等主要材料要抽样检测。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必须退场。材料存储要符合规范要求。易燃材料要单独存放。易潮材料要做好防潮措施。
混凝土配比要现场抽查。砂石含泥量要控制标准。钢材进场要检查规格型号。防水材料要检查有效期。电线电缆要测量线径。所有检测记录要存档备查。
第三环节:技术管理是保障
施工方案要经过审批。重要工序要编制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要落实到每个工人。测量放线要两人复核。隐蔽工程验收要留存影像资料。混凝土浇筑要控制坍落度。钢筋绑扎要检查间距和保护层。
冬季施工要采取保温措施。雨季施工要做好排水方案。新工艺使用前要做样板试验。技术变更要办理书面手续。施工记录要每日整理。质量通病要提前制定预防措施。
第四环节:设备管理不可忽视
塔吊等大型设备要验收合格证。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每日使用前要检查设备状态。计量器具要定期校验。模板支撑体系要计算承载力。脚手架要检查连墙件设置。施工电梯要检测防坠装置。
设备维修要有专人负责。故障设备要立即停用。特种设备要办理使用登记。临时用电要符合三级配电标准。发电机要配备漏电保护。设备操作记录要每日登记。
第五环节:环境管理要重视
地质条件复杂时要加强监测。地下水位变化要随时关注。大风天气要停止高空作业。高温季节要调整混凝土养护。夜间施工要保证照明充足。噪声控制要符合环保要求。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
施工现场要设置排水沟。材料堆放要分类整齐。临时道路要硬化处理。危险区域要设置警示标志。扬尘治理要配备雾炮机。环境保护措施要写入施工方案。
质量控制的实施步骤分解
第一步:施工前的准备检查
开工前要检查施工许可证。设计图纸要完成会审。施工组织设计要审批通过。现场三通一平要落实。材料进场要完成报验。施工机械要调试正常。测量基准点要复核确认。
第二步:过程管理的七个要点
1. 每天召开班前质量交底会
2. 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督
3. 每道工序完成后自检
4. 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5. 每周组织质量联合检查
6. 每月进行质量分析总结
7.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闭环
第三步:重点环节特别管控
地基处理要全程监控。桩基施工要记录打桩数据。防水工程要做闭水试验。钢结构焊接要探伤检测。幕墙安装要检查预埋件。机电管线要核对综合布线。装饰工程要做样板引路。
质量保障的五个具体方法
方法一:建立分级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建立三级管理架构。公司级每月巡查。项目级每周检查。班组级每日自查。监理单位平行检验。建设单位不定期抽查。质量监督站重点督查。
方法二:运用信息化手段
使用质量验评系统录入数据。重要部位扫描二维码追溯。无人机巡查高空作业面。智能传感器监测混凝土温度。移动终端实时上传质量问题。BIM模型碰撞检查管线。
方法三:实施全过程记录
隐蔽工程留存影像资料。材料检测形成电子档案。工序验收使用会签制度。质量整改闭环管理。质量追溯保留十年记录。工程资料与进度同步。
方法四:引入第三方检测
桩基检测委托专业机构。钢结构焊缝进行无损探伤。幕墙进行四性试验。消防系统联动测试。电梯运行安全检测。室内环境污染物测定。
方法五:开展质量培训
新规范发布及时宣贯。质量事故案例定期分析。施工工艺制作视频教程。优秀做法组织现场观摩。技术比武提升操作水平。质量标兵给予奖励。
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问题一:混凝土裂缝控制
优化配合比设计。控制入模温度。加强振捣密实。及时覆盖养护。合理设置后浇带。禁止过早拆模。做好温度监测。
问题二:渗漏水防治
防水材料严格验收。阴阳角做附加层。管道周边重点处理。施工缝设置止水带。外墙螺杆洞封堵密实。屋面闭水试验不少于24小时。
问题三:空鼓开裂处理
抹灰前基层喷水湿润。不同材质交接处挂网。控制砂浆配合比。分层抹灰厚度适宜。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冬季施工采取保温措施。
问题四:安装偏差纠正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密实。管道安装设置支吊架。风管连接保证气密性。桥架接地跨接规范。母线槽插接处清洁处理。配电柜垂直度调整。
质量提升的持续改进机制
机制一:建立质量数据库
收集历年质量通病数据。统计各工序合格率趋势。分析材料不合格批次。记录典型质量问题案例。建立缺陷类型图谱库。形成预防措施知识库。
机制二:推行标准化管理
编制工艺操作标准图集。制定质量验收可视化标准。统一检测仪器使用方法。规范质量文件记录格式。制作现场标识标牌模板。建立材料封样管理制度。
机制三:实施质量考核
将质量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设置过程质量奖励基金。开展质量红旗班组评比。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追溯。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推行质量保证金制度。
机制四:促进技术创新
组建QC质量攻关小组。推广新型施工工艺工法。应用智能监测设备。开发质量管控手机APP。试点装配式建造技术。探索数字化质量管控模式。
工程质量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和全过程管理。通过落实五个核心要素的控制,执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可以系统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每个参建单位都要履行质量责任,共同打造优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