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合同签订时间(工程监理合同签订日期的规范依据)_监理合同签订流程

导读:
监理合同的基本概念与法律要求
监理合同是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的协议。协议中需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设单位通常被称为委托人,监理单位被称为受托人。监理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需要在七天内任命总监理工程师。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了合同生效的三个条件:签订合同的双方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双方表达的意思必须真实,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第四百六十九条说明合同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但工程建设相关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监理合同与勘察设计合同的三大区别
建设工程中常见的两种合同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差异是合同内容和签订主体不同。监理合同是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主要约定监理服务范围和收费标准。勘察设计合同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签订的,主要约定设计图纸交付标准和设计费用。
第二差异是签订时间不同。勘察设计合同通常在项目前期签订,监理合同一般在施工开始前签订。设计单位需要提前完成图纸设计,监理单位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
第三差异是合同条款重点不同。监理合同着重约定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勘察设计合同更关注设计成果交付标准。两种合同都需要明确服务内容、费用支付方式和违约责任。
监理合同签订时间与工程招标的关系
工程招标包含监理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环节。监理招标必须早于施工招标进行。国家规定监理单位确定后才能开始施工招标。这个规定保证施工开始前就有监理单位参与监督。
监理合同签订时间有两种情况。如果监理招标提前一个月完成,合同可以立即签订。如果监理招标结束时间接近施工招标,可能只确定中标单位但未完成签约。施工许可证办理时必须提供已签订的监理合同。
监理合同有效期与执行要求
监理合同有效期从签约日开始计算。有效期持续到工程竣工验收且监理费结清为止。具体期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合同中约定。
监理合同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签约双方必须是具备资质的法人单位。第二,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工程建设程序。第三,监理服务贯穿整个施工周期,包括质量监督和进度控制。
监理单位需要履行四项主要义务:组建专业监理团队,定期向建设单位报告工作进展,合理使用建设单位提供的设备,严格保守工程机密。监理工作结束后需要归还所有借用物品。
监理合同与施工合同的签订顺序
法律没有强制规定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的签订顺序。实际操作中建议先签监理合同。施工合同条款中会涉及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提前确定监理单位有利于条款制定。
两种合同可能同时签订,但监理单位必须提前进场工作。施工许可证办理需要监理合同备案资料。如果施工开始后补签监理合同,可能影响开工手续办理进度。
根据《建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实施监理的工程必须签订书面监理合同。第三十二条明确监理单位需要依据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对施工质量、工期和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常见问题解答
监理合同有效期如何计算?有效期从合同签订日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且监理费付清时终止。具体时间根据工程进度在合同中写明。
监理招标失败怎么办?需要重新组织招标。在确定新监理单位前不能进行施工招标。这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有监理单位监督。
监理合同需要包含哪些条款?必须写明服务内容、质量标准、费用支付方式、双方责任、合同终止条件等内容。可以参考住建部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
监理单位中途更换如何处理?需要建设单位与新旧监理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新监理单位需要对接工作资料,确保监督工作连续性。
监理费用如何确定?通常按工程总造价的百分比收取。具体比例根据工程复杂程度在3%-5%之间浮动。部分项目采用固定总价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