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买卖合同纠纷管辖_国际买卖合同条款

导读:
国际买卖纠纷找对法院的五个关键步骤
一、为什么国际买卖纠纷要找对法院?
做跨国生意时,经常会出现合同纠纷。找到正确的处理机构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像去医院看病要挂对科室一样,选错处理机构会浪费时间金钱。这里说的处理机构可能是法院,也可能是仲裁委员会。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不同,处理结果可能完全相反。
签合同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看合同里有没有写清楚出事找谁处理;第二看货物要送到哪里。比如卖房子的合同纠纷,房子在哪国就归哪国法院管。中国法律明确规定这类情况要由房子所在地的法院处理。
二、五步解决法院管辖难题
第一步:翻出合同看条款
每次签合同都要先看最后几页的"争议解决"部分。有经验的生意人会在合同里写明:"出现纠纷去北京仲裁委员会解决"或者"到德国柏林法院处理"。这时候直接按合同办就行。去年有个中国公司和法国公司签了设备采购合同,合同写明去上海仲裁。后来法国公司偷偷去巴黎法院起诉,上海仲裁委直接发函让巴黎法院停止审理。
第二步:查货物交付地点
合同没写清楚找谁处理时,要看货物最后送到哪里。中国法律规定,货物送到哪里就由哪里管。2020年有个案例,中国公司给巴西客户发集装箱,合同没写纠纷处理方式。最后中国法院因为货物在上海港装船,判定自己有权处理。
第三步:对照各国法律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规定。中国法院对三种情况有专属权力:在中国建的合资企业纠纷、合作开发资源项目纠纷、国内不动产买卖纠纷。遇到这三种情况,必须在中国处理。
第四步:考虑国际常用办法
现在很多公司选择国际仲裁。新加坡、香港的仲裁机构比较受欢迎。仲裁的好处是保密性强,处理速度快。有个做服装出口的公司,和意大利客户约定去新加坡仲裁,从申请到解决只用了三个月。
第五步:正式启动程序
确定处理机构后要马上行动。诉讼要在法院提交起诉状,仲裁要按流程提交申请材料。注意不同机构的时间限制,比如中国法院的诉讼时效通常是三年。
三、遇到纠纷怎么选仲裁或打官司?
选仲裁的好处是快且保密。去年广州两家公司和美国进口商的纠纷,通过仲裁两个月就解决了。但仲裁要花钱请仲裁员,费用可能比法院高。选法院的好处是可以上诉,适合金额大、情况复杂的案件。北京某科技公司告韩国公司的案子,一审二审打了两年,最后追回两千万货款。
要注意的是,选了仲裁就不能再去法院。有个浙江老板同时申请仲裁和起诉,结果被法院直接驳回。重要提醒:合同里写"可以去仲裁或诉讼"的条款可能无效,必须明确选一种方式。
四、真实案例教你应对方法
案例一:手机零件买卖纠纷
深圳公司卖给印度公司手机屏幕,合同写明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处理。印度公司收货后说质量不合格,去新德里法院起诉。中国公司做了三件事:1. 向印度法院提交仲裁条款 2. 同时在中国启动仲裁 3. 申请冻结印度公司在香港的账户。最后印度法院终止审理,仲裁裁决中国公司胜诉。
案例二:机器设备质量纠纷
苏州工厂出口机床到墨西哥,合同没写争议处理方式。墨西哥客户收货半年后说机器有问题,在当地起诉。中国公司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证明付款是在中国完成,主要合同义务在中国履行。最后墨西哥法院把案件移交给中国法院处理。
五、签合同要注意的法律要点
1. 必须写明争议处理地
可以写"双方同意将所有争议提交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或者"由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注意要具体到某个仲裁机构或法院。
2. 重要合同要律师把关
上个月有家杭州公司自己拟合同,结果写的"争议在买方所在地解决"被对方钻空子。买方注册地在开曼群岛,导致要去英国打官司。花十万请律师审合同可能省下百万诉讼费。
3. 保留所有交易记录
送货单、邮件、聊天记录都要保存好。广东某公司就是靠微信聊天记录证明货物验收合格,在仲裁中反败为胜。
4. 注意两年时效期
国际货物买卖纠纷一般要在发现问题后两年内处理。有个做灯具出口的老板,过了三年才起诉,直接被法院驳回。
5. 涉外文书要公证
在国外用的文件要经过公证认证。去年青岛公司去越南起诉,因合同没做双认证耽误了半年时间。
处理国际买卖纠纷就像下棋,走对第一步最关键。记住五个步骤:查合同、看交货地、对法律、选方式、快行动。平时签合同要找专业律师把关,出事时及时收集证据。做好这些准备,就算遇到纠纷也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