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签劳动合同的纠纷及其处理_代签劳动合同有什么法律责任

导读:
【遭遇代签合同如何自救】
一、代签合同的法律底线
劳动合同必须本人签字。这个规定写在《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里,就像买房子必须房主亲自到场一样重要。如果确实不能到场,必须找人代签,需要提前准备授权书。授权书要写明代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授权事项,还要按手印。
很多企业会玩文字游戏。比如把劳动合同和入职登记表装订在一起,让员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字。去年青岛有家企业在劳动合同最后一页夹带调岗同意书,被员工发现后告上法庭,法院判企业赔偿三个月工资。
二、这些代签行为都违法
前台代签劳动合同属于无效行为。2021年杭州某科技公司让前台代签合同,员工离职时发现合同工资比实际少30%,最终法院判公司补发差额并支付赔偿金。
部门领导代签要特别小心。北京朝阳区2022年有个案例,部门总监代签合同时擅自添加竞业限制条款,员工跳槽后被起诉,法院认定条款无效,因为代签人没有获得明确授权。
最危险的是空白合同代签。上海浦东新区某销售公司让员工签空白合同,事后填写的工作地点从上海变成新疆,员工拒绝调岗被辞退,劳动仲裁裁定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三、发现代签立即做六件事
第一步保存所有工作记录。包括考勤打卡记录、工资条、工作邮件。2020年深圳某程序员保留了三年的加班审批记录,成功证明实际工作地点与代签合同不符。
第二步收集代签证据。要求代签人写情况说明,最好有第三方见证。广州有位会计让同事代签合同后,请快递员作证代签过程,这个证据在仲裁时起了关键作用。
第三步比对合同内容。重点看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数额这三个部分。去年南京有员工发现代签合同把"技术主管"写成"普通技术员",通过微信记录证明岗位不符,获得晋升补偿。
第四步发书面异议。用EMS寄送《合同异议通知书》,在快递单上注明文件名称。不要用企业邮箱发送,要使用个人邮箱并保存发送记录。
第五步申请劳动仲裁。准备仲裁申请书时记得附上劳动合同复印件、工资流水、社保记录。杭州某案例中,员工把企业代缴社保的记录作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仲裁成功率提高70%。
第六步做好诉讼准备。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要在15天内向法院起诉。记得申请笔迹鉴定,鉴定费先垫付,胜诉后由企业承担。2021年成都某案例通过鉴定费追讨,让企业多赔了8000元。
四、这些证据能帮你翻盘
微信聊天记录要注意保存原始载体。不能只截图,要把聊天记录导出成PDF文件。北京某案例中,员工把企业要求代签的语音转成文字公证,成为关键证据。
邮件往来要公证网页版。很多企业使用公司邮箱,离职后会被注销。有位工程师在离职前把重要邮件转发到个人邮箱并公证,证明企业存在代签行为。
录音证据要完整。不能剪辑,要保留录音原始文件。上海某销售员用手机录下HR说"你先找人代签,内容以后再说"的对话,这段录音让企业赔偿了三个月工资。
五、预防代签的三道防火墙
第一道:入职时坚持面签合同。哪怕请假扣工资也要亲自签,某互联网公司新员工因面签合同,发现企业擅改试用期条款,及时避免了损失。
第二道:定期核对合同内容。建议每季度登录人社局网站查询备案合同,去年西安有员工发现备案合同与手中版本不同,揭开企业阴阳合同把戏。
第三道:离职时索要合同原件。很多企业以"统一保管"为由不給合同,杭州某设计师离职时强硬要求取回合同,后来这份合同成为追讨年终奖的证据。
现在很多企业改用电子合同,要确认签约平台是否具备《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某快递公司用山寨签约平台,被法院认定电子合同无效,员工成功拿到赔偿。
记住,代签合同就像借别人身份证开房,出了问题浑身是嘴也说不清。自己的名字自己签,这是职场生存的第一课。遇到代签要求时,直接把《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拍在桌上,这条规定能让企业支付双倍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