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价合同合同外工程量怎么界定(工程单价合同和总价合同的区别)_单价合同的计量原则

导读:
新增工程定价的五个关键问题
一、新增工程如何确定价格
当工程合同外出现新增施工内容时,双方需要先协商定价。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参考工程开工时当地政府公布的计价标准。法律规定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计价方式优先适用。若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或质量要求变化,同样适用该原则。
工程验收不合格的情况需按照民法典违约责任条款处理。对于工程量争议,优先依据施工过程中的书面记录确认。承包人若无法提供书面证明但能证实发包人同意施工的,可通过其他证据认定实际工程量。
二、总价合同与单价合同的差异
总价合同通常约定固定总金额,适用于施工范围明确的项目。例如建造50000米围墙的工程,签约时约定1亿元总价,施工方需自行承担各类风险。单价合同则按实际完成量结算,如前例每米1800元的单价,最终按实际施工长度计算总价。
两种合同在结算时处理方式不同:总价合同结算价=原合同总价+变更签证费用;单价合同结算价=实际工程量×单价+其他签证费用。但工程变更等情况需另行协商处理。
三、总价合同工程量超限如何处理
固定总价合同原则上不调整总价,施工方需承担工程量变化风险。非固定总价合同按以下方式处理: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无约定时通常保留5%的浮动范围,超出部分可重新协商计价。
若对方要求对全部工程量进行造价鉴定,需注意合理范围。法律规定仅对超出合同量5%的部分进行单价鉴定,而非整体工程重新计价。
四、固定单价合同工程量核算方法
工程量计算依据竣工图纸和签证变更记录,结合投标清单特征描述。例如土方量按垫层宽度×深度×长度计算。固定单价包含人工、材料、机械等全部费用,以及政策性调整等因素。
与总价合同不同,单价合同允许工程量按实调整。当设计图纸不完善时,采用单价合同可将工程量风险转由建设方承担,更适合变更较多的项目。
五、工程索赔的三大步骤
第一步需在28天内提交书面索赔通知,逾期可能丧失索赔权利。第二步需在通知后28日内报送详细资料,包括工期延长和经济补偿要求。第三步等待工程师回复,对方可能在28日内要求补充证据。
索赔流程强调时效性,承包人需注意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同时要保留施工日志、会议纪要等证明材料,这对争议解决至关重要。
工程合同选择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同类型要考虑项目特点:工期固定、图纸完善的项目适用总价合同;存在设计变更可能的项目更适合单价合同。招标时若图纸不详细,建议采用单价合同转移风险。
无论采用何种合同,都要明确变更处理机制。建议在合同中约定工程量偏差超过5%时的调价方式,并设置材料价格波动调整条款,避免后续争议。
常见争议的解决途径
发生争议时首先核对合同条款,然后查找施工过程文件。对于计价争议,可申请第三方造价鉴定,但要注意鉴定范围限制。建议定期进行工程量确认,及时办理签证手续,这是防范纠纷的有效方法。
法律明确规定双方协商优先的原则。在诉讼阶段,法院通常参照签约时的政府指导价裁判。保持完整的施工记录和书面沟通文件,能显著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