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监护人的规定_法律监护人的规定包括

导读:
法律监护人: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一、谁需要被保护?
法律上把需要帮助的人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未成年人,也就是没满18岁的人。第二类是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比如智力障碍者或精神疾病患者。这两类人不能完全处理自己的事情,需要有人帮忙。
民法典第23条说得很清楚。这些人需要监护人保护他们的权利。权利包括他们的钱财、人身安全、看病就医等各个方面。监护人就像他们的保护伞,要帮他们挡住各种危险。
二、谁来当监护人?
对未成年人来说,父母是天生的监护人。这个规定写在民法典第25条里。但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父母去世了,或者父母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这时候就需要找其他亲戚帮忙。
找监护人有明确顺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排第一位。哥哥姐姐排第二位。如果这些人都没有,居委会可以帮忙找靠谱的人或机构。这里有个关键点,新监护人必须得到当地居委会或民政局的同意。
三、监护人要做哪些事?
监护人有四个主要任务。第一是看好被监护人的钱财,不能让别人骗走他们的钱。第二是注意被监护人的安全,防止他们被人欺负。第三要关心他们的成长,比如上学读书这些事。第四遇到重要事情要帮他们出面,比如去医院签字、去法院打官司。
民法典第26条特别强调,监护人不能占被监护人的便宜。比如不能把孩子的压岁钱拿来自己花,不能用老人的退休金买奢侈品。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
四、监护人犯错怎么办?
不是所有监护人都能好好履行职责。有些人会虐待被监护人,有些人会私吞他们的财产。民法典第27条给出了解决办法。亲戚朋友或者居委会发现这种情况,可以向法院告状。
法院查实后能做两件事。第一是取消坏监护人的资格,第二是重新指定好监护人。2021年有个真实案例,上海某老人被儿子虐待,邻居发现后报警,最后法院判儿子失去监护权,改由街道工作人员担任监护人。
五、遇到问题怎么解决?
处理监护纠纷有五个步骤。第一步要确认被监护人情况,去医院开证明或去派出所查户口。第二步查监护人资格,看他是不是合法监护人。第三步制定具体计划,比如每月看几次医生、怎么管理钱财。第四步监督执行情况,可以请居委会帮忙检查。第五步出问题找法院,带上证据材料起诉。
遇到紧急情况要记住三点。立即报警保护被监护人安全,及时找律师咨询法律问题,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去年广州有个案例,姐姐发现弟弟虐待痴呆母亲,马上拍视频存证并报警,最终成功变更监护权。
真实案例看法律运用
案例一:初中生小王父母车祸去世,爷爷奶奶当监护人。同学嘲笑小王是孤儿,爷爷奶奶发现后做三件事。先找学校老师反映情况,再带小王看心理医生,最后帮小王转学。整个过程都符合法律规定。
案例二:李阿姨照顾精神分裂的妹妹。发现医院用错药导致妹妹病情加重,李阿姨做对三件事。第一时间保存用药记录,找专业律师咨询,向卫生部门投诉。最后医院赔偿30万元,主治医生被停职。
重要法律条文要记牢
民法典第23条:特殊人群需要监护人保护
民法典第25条:父母是孩子首选监护人
民法典第26条:监护人不能做损害被监护人的事
民法典第27条:不合格监护人会被撤换
监护人制度的核心是保护弱者。既要防止被监护人受伤害,也要防止监护人乱用权力。普通人遇到相关问题,记住三个要点:及时保存证据,寻求专业帮助,相信法律程序。了解这些知识,既能保护自己家人,也能帮助身边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