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侵害股东利益之诉_公司侵害股东利益之诉案例

导读:
公司侵害股东权益的应对指南
第一部分 常见侵权行为
公司损害股东权益的情况在商业活动中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五种主要形式:第一,公司不经过股东会议同意就处理重要资产。第二,大股东通过私下交易转移公司财产。第三,管理层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公司受损。第四,公司长期盈利却不给股东分红。第五,重大决策跳过法定决策程序。
第二部分 取证关键步骤
股东发现权益受损时要立即行动。首先要收集公司章程文本,这是判断公司行为是否合规的基础材料。其次要取得近期的股东会议记录,查看是否存在违规表决情况。公司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合同需要重点核查,特别关注关联交易文件。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能反映资金流向,要保留最近三年的完整版本。
第三部分 法律应对流程
掌握证据后应联系专业律师咨询。律师会帮助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并制定应对策略。根据公司法规定,持股比例达到10%的股东可以要求召开临时股东会议。会议中要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并形成书面决议。若公司拒不改正,可向工商部门举报其违法行为。举报后仍未解决的,需在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部分 实际案件处理
某建材公司案例具有典型意义。该公司大股东将价值8000万元的生产设备低价转让给关联企业。小股东联合聘请审计机构,查出交易价格低于市场价40%。法院最终判决撤销该交易,追回全部设备。另一个案例涉及食品企业连续五年盈利但拒绝分红。股东依据公司法第74条起诉,法院强制公司按持股比例分配利润。
第五部分 重要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20条明确规定股东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第22条指出违规决议自始无效。第74条要求公司必须依法进行利润分配。第152条赋予股东起诉失职管理人员的权利。证券法第85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作出严格规定。民法典第1165条明确侵权责任认定标准。
维权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关键点。第一是证据链的完整性,所有材料需相互印证。第二是时间节点的把握,法律诉讼时效为三年。第三是维权方式的选择,优先通过内部协商解决争议。股东既要积极维护权益,也要避免过度维权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