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属于担保物权吗_保证属于担保物权吗为什么

导读:
《借贷江湖里的"人肉盾牌"和"金钟罩"》
(一)担保江湖现形记
老张头最近遇到了大麻烦。他儿子在网上借钱平台借了三十万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欠下巨款。讨债公司拿着老张头签的担保书找上门,非要他替儿子还钱。老人急得直拍大腿:"我就是在担保书上写了个名字,怎么就成欠钱的人了?"这个场景就像古装剧里按手印卖身的桥段,不过现代社会的"卖身契"换了个好听的名字——保证合同。
现在很多老百姓容易在这个问题上吃亏。他们觉得帮忙签个字不算大事,却不知道这个签字能让自己的房子、存款全搭进去。去年有个统计数据显示,民间借贷纠纷里涉及担保人的案件占了四成多,这个数字还在往上涨。
(二)两大担保法宝揭秘
担保江湖里有两大看家本领。一个是靠人担保,就像让活人当盾牌;另一个是用东西抵押,好比给债务罩上保护罩。这两个方法看着都是担保,里面的门道可大不一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菜市场买菜,靠人担保就像隔壁王大妈拍着胸脯说:"老李头要是欠你菜钱,你来找我要!"用东西抵押则是老李头把传家宝玉镯子押在你手里。前者拼的是人情信用,后者玩的是实物抵押,这就是法律条文里写明的区别。
法律规定得很清楚。用东西抵押的人对抵押物有优先受偿权,而靠人担保的只能在欠债人还不上钱时补窟窿。这个区别就像去医院看病,抵押担保是挂专家号,保证担保只能排普通号。
(三)人肉担保暗藏风险
给人做担保这事,表面看是帮朋友忙,实际是给自己挖坑。去年我们碰到个案子,建筑公司老板给好兄弟做担保,结果兄弟跑路,债主直接堵到老板办公室要钱。老板当时就傻眼了:"我就是帮忙签个字啊!"这话听着耳熟吧?就像酒桌上说"兄弟的事就是我的事",真到付钱时就开始装醉。
法律对这种情况有明确规定。根据最新司法解释,保证人必须在欠债人不还钱时承担责任。但有个关键点很多人不知道——给人担保没有"优先挨打"的特权。去年银行起诉连带保证人的案件,法院判决书写得明白:"保证人的财产和欠债人的财产都属于普通债权"。简单说就是讨债时大家要排队,别想插队。
(四)实物抵押讲究门道
用东西抵押看着靠谱,但操作不当照样栽跟头。去年处理过一起设备抵押纠纷,工厂把价值千万的生产线抵押给银行。后来工厂倒闭,银行直接申请拍卖设备。为什么这么硬气?因为《民法典》白纸黑字写着:抵押物有优先受偿权。
不过这里有个坑很多人会踩。去年有个当事人把房产证复印件交给债主当抵押,结果法院根本不认账。为什么?因为法律规定房产抵押必须去登记处办手续。这就像拿玩具金箍棒当真法宝,骗得了普通人骗不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五)讨债顺序暗藏玄机
遇到既有保证人又有抵押物的情况,讨债顺序大有讲究。去年有个典型案例:公司同时找了保证人和抵押人,欠债后债权人想先处置抵押物。保证人不乐意了,说应该先处理抵押物。法院怎么判?按法律规定,有约定按约定,没约定债权人自己选。就像吃自助餐,先吃牛排还是先吃龙虾随你便。
但去年最高法有个案例给银行敲了警钟。银行放着现成的抵押物不要,非要先找保证人要钱。结果保证人反过来起诉银行,要求先处理抵押物。法院支持了保证人,银行吃了大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讨债不能乱来,得按规矩办事。
(六)担保避坑指南
想在担保江湖里不栽跟头,得记住几个保命诀窍。第一,给人担保别讲义气。去年有个老板给亲戚担保,合同没写保证方式,结果被法院判连带责任。现在《民法典》有新规定,没写清楚的全算一般保证。这规矩变得快,不盯紧准吃亏。
第二,抵押必须办登记。见过太多人拿着抵押合同当宝贝,结果没办登记,最后什么都捞不着。就像拿着电影票根想进场,检票员一句"没扫码不算数",你只能在门口干瞪眼。
(七)签字画押要三思
担保这事就像走钢丝,一头是人情世故,一头是法律风险。去年有个惨痛案例:大学教授碍于面子给学生的公司担保,结果公司破产,教授半辈子积蓄全赔光。开庭时老教授哭着说:"我这担保签得比离婚协议还快!"
所以在这担保江湖里混,得时刻记住法律这把尚方宝剑。担保不是请客吃饭,签字前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记住,保证人是"人肉提款机",抵押物是"护身符",用对了能保平安,用错了就是催命符。这些门道,比武侠小说里的秘籍还值得琢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