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共同承担责任如何理解_判决共同承担责任的的双方如何划分比例

导读:
一、什么是共同责任?
两个人一起犯错要一起赔钱,这种事情在法院判决中很常见。比如工厂乱排污水害村民生病,几个老板都要赔钱。法律管这种情况叫"共同责任",简单说就是多个犯错的人要一起承担后果。这种规定能更好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因为就算有人没钱赔,受害人还能找其他犯错的人要钱。
二、法律如何规定共同责任?
我国民法典第1175条写得清楚:两个人以上一起干坏事造成损失,必须连带赔偿。这条规定重点在"一起干坏事",比如张三和李四合谋卖假药,或者几个司机一起飙车撞伤人。只要证明是共同行为,不管每个人具体干了多少,都要共同负责。
需要注意两种情况不算共同责任:一种是各自单独犯错但刚好都伤到同一个人,另一种是教唆未成年人犯错。这两种情况法院会分开判责任,不用共同赔偿。
三、遇到侵权问题怎么办?
受害人要按七个步骤来维权:
第一步,收集共同犯错的证据。比如微信聊天记录、合同文件、现场监控录像,证明几个人是一起干的。
第二步,计算清楚自己的损失。医疗费要留好发票,误工费要单位开证明,精神损失要医院开诊断书。
第三步,找专业律师咨询。律师会帮忙看证据够不够,估算能赔多少钱,选哪个法院起诉最有利。
第四步,向法院提交起诉书。要写清楚每个被告的信息,说明他们怎么一起犯错,要求赔多少钱。
第五步,开庭时重点讲三件事:他们确实一起行动了,这个行动确实造成损害,损害和行动有直接关系。
第六步,等法院判决。如果胜诉,判决书会写明白每个人要赔多少钱。这时候要注意30天内被告可能上诉。
第七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被告不主动赔钱,带着判决书找法院执行局,法院会查封他们的账户、房产。
四、真实案例告诉你结果
案例1:三个网红直播卖假护肤品,两万人用了烂脸。法院查实他们分工合作,主播负责宣传,工厂负责造假,电商负责销售。最后判三家单位共同赔偿6500万,受害者可以找任意一家要全款。
案例2:包工头老刘找五个工人违规装修,砸坏楼下超市。工人说只是听指挥干活,但法院认定他们明知违规还施工,六个人要共同赔28万。老刘赔不出钱,超市老板直接找五个工人要钱。
案例3:大学生小王借车给喝酒的小李,小李撞伤人。这次法院没判共同责任,因为出借车辆不算共同犯错。最后只让小李赔偿,小王不用赔。
五、赔偿执行要注意什么
拿到胜诉判决只是开始,真正拿到钱要注意三点:
1. 先找最有实力的被告要钱。比如公司比个人有钱,大股东比小股东有钱,上班族比无业人员有钱。
2. 注意两年申请期限。判决生效后超过两年不申请执行,法院就不管了。
3. 准备好被告财产线索。知道对方在哪家银行存钱、有没有房产车辆,要提前告诉执行法官。
如果碰到老赖转移财产,可以要求法院查最近两年的转账记录。发现故意转走财产的,不仅能追回钱,还能让老赖坐牢。
实在拿不到钱时,别忘了申请司法救助。很多地方法院有针对执行不能案件的救助基金,虽然钱不多但能救急。
法律是保护权益的工具,但不是万能钥匙。遇到共同侵权时要冷静收集证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加害方也要明白,逃避责任只会让后果更严重。只有双方都按法律办事,才能最快解决问题。记住法院执行局现在有很多新手段,限制高消费、曝光大头贴、冻结支付宝,让老赖越来越难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