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问有无异议怎么回答_法官问询

导读:
法庭上必须知道的应答技巧
(一)法官提问的真实用意
法官在法庭上问"有没有意见"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紧张。其实这个环节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结果。法官问这句话主要有三个目的:确认双方对证据的看法,检查审理流程是否合规,记录当事人的不同意见。这个时候的回答,可能影响整个案件的走向。
法律规定明确要求法官必须询问当事人意见。民事案件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8条,刑事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93条。这两个条款都强调,当事人有权对证据、法律适用和审理过程提出不同看法。
(二)回答前的必要准备
听到法官提问不要急着回答。先快速检查手头的材料,重点看对方提交的证据是否完整。特别注意合同条款、交易记录这类关键文件。如果发现文件日期不对,或者签名有问题,就要记下来。
对照法律条文很关键。比如对方引用某条法规,你要马上核对这条法规的原文。现在手机上都能查到法律条文,提前准备好相关法条的电子文档会更方便。如果发现对方错误引用法律,这就是重要突破口。
(三)当庭应答的实用方法
发现证据问题时,要具体说明哪里有问题。比如说:"对方提交的合同第三页缺失签名",或者"这份银行流水没有盖章"。越具体越容易引起法官重视。
引用法律要准确。可以说:"根据合同法第52条,这种条款属于无效约定",或者"最高法去年类似案件的判决不认可这种证据"。最好提前准备好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的纸质材料,当庭可以马上出示。
(四)真实案例的启示
某装修纠纷案件中,装修公司拿出的验收单日期早于实际完工日。业主当庭指出这个问题,并提供了物业开具的施工延期证明。法官最终没有采纳装修公司的证据,判决业主胜诉。
在劳动仲裁案里,公司提供的考勤记录显示员工连续旷工。但员工手机里的工作群聊天记录证明那段时间他在处理工作。仲裁庭认为公司证据不真实,支持了员工的赔偿请求。
(五)必须注意的细节问题
说话要简明扼要说重点。法官每天要处理很多案件,冗长的解释反而会模糊重点。比如直接说:"证据第三页的金额被涂改过",比绕圈子说半天更有效。
保持语气平和很重要。即使发现对方作假,也要控制情绪。可以说:"请法庭注意这份文件的真实性",而不是指责对方造假。过于激动的表现会影响法官的印象。
(六)常见错误应对方式
很多人因为紧张直接说"没意见",这可能会丧失重要机会。曾经有案件因为律师没对关键证据提出异议,导致当事人败诉。事后发现那份证据确实有问题,但已经无法补救。
另一种错误是乱提异议。有人对每个证据都反对,却说不出具体理由。这样不仅浪费庭审时间,还可能让法官怀疑你的可信度。正确的做法是只对确实有问题的证据提出有理有据的反对。
(七)特殊情况的处理技巧
遇到突发情况不要慌张。如果对方突然拿出新证据,可以要求休庭准备质证。法律允许当事人申请补充举证时间,这是正当权利。
发现审理程序违规要立即提出。比如应该回避的法官没有回避,或者应该公开审理的案件闭门审理。程序问题可能成为上诉的重要理由,必须当庭记录在案。
(八)后续跟进的关键步骤
书记员记录的内容要仔细核对。特别是你提出的异议,要确认记录是否准确。可以要求当庭宣读笔录,或者庭审结束后立即查看电子记录。
开完庭要及时补充材料。如果当庭来不及详细说明,可以在三天内提交书面意见。很多法院现在接受电子提交,补充材料非常方便。
(九)日常需要做的准备
平时要注意收集典型案例。最高法每年发布的指导案例特别有用,可以按案件类型整理成册。遇到类似情况时,这些案例就是最有力的参考。
定期更新法律知识很重要。最近民法典实施后,很多旧案例的参考价值发生变化。关注权威法律公众号,或者订阅法院公报,都能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十)重要法律条文备忘
《民事诉讼法》第143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7条明确: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这些规定说明,当庭质证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法官询问有无异议,就是在履行这个法定程序。当事人的每次应答,都可能影响证据是否被采纳。
掌握这些技巧需要实践积累。可以多参加法院的旁听,观察专业律师的应对方式。每次开庭都做好充分准备,逐步就能形成自己的应对方法。记住关键原则:准备充分、应答精准、遵守程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