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纠纷未发货损失赔偿_买卖合同未发货管辖

导读:
一、遇到卖家不发货怎么办
做生意签了合同但对方不发货,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买家需要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下面讲清楚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采取的五个步骤。
二、法律规定有保障
我国法律对这种情况有明确规定。合同法第107条说,不按合同办事就要赔偿损失。第108条补充说,就算还没到交货时间,只要对方明确说不交货,买家也能提前索赔。这两个条款是处理这类纠纷的基础。
三、维权五步法
第一步查合同是否有效。无效的合同不能索赔。检查合同签字盖章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合法。比如合同里写买卖违禁品,这种合同法院不会支持。
第二步算清楚损失金额。分两种损失:已经花出去的钱叫直接损失,比如付过的定金。可能赚到的钱没赚到叫后续损失,比如因为缺货导致工厂停产。算钱时要保留付款记录,找专业会计帮忙核算。
第三步准备证据材料。收集五类材料:合同原件、付款凭证、催货记录(微信截图或快递单)、损失证明(比如客户取消订单的记录)、其他辅助材料。最好用文件夹分类整理,每份材料标注日期和用途。
第四步发正式通知。找律师写催告函,写明对方违约事实、赔偿金额和最后期限。要用邮政快递寄送,保存好寄送凭证和签收记录。这一步能证明买家已经正式主张权利。
第五步先谈后告。先和卖家协商,可以适当降低赔偿要求换快速解决。谈不成就去法院起诉,带上所有证据材料。注意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知道对方违约那天开始算。
四、真实案例看法院怎么判
案例一:钢材买卖纠纷
某建筑公司付了30万定金买钢材,供应商到期不发货。法院判供应商双倍返还定金60万,额外支付10万违约金。法官认为定金条款有效,供应商明显违约。
案例二:原料断供案
食品厂预付100万买原料,供应商拖延半年不交货。法院判供应商退还100万,支付6万利息,赔偿停产损失50万。关键证据是工厂的停产记录和客户索赔函。
这两个案子说明,法院主要看三点:合同是否有效、违约事实是否清楚、损失计算是否合理。买家准备证据越充分,胜诉机会越大。
五、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签合同要留尾款。最好约定收货后再付部分货款,出现不发货时可以扣住尾款。
定金别超过20%。法律规定定金最高只能收合同金额的20,多付的部分不算定金。
催货要留痕迹。每月至少催一次,用书面形式。微信催货要@具体负责人,电话催货要录音。
赔偿金额要合理。后续损失不能随便报,要有实际证据。比如丢了客户订单,要提供客户取消合作的书面通知。
诉讼阶段可申请财产保全。发现对方转移财产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冻结对方账户,保证判决后能拿到钱。
保存所有交易记录。银行转账要备注用途,现金支付要收盖章收据。聊天记录定期备份,防止手机丢失。
六、这样做最有效
遇到卖家不发货不要慌。按照五步法一步步来,先固定证据再走法律程序。平时签合同注意保护条款,约定清楚违约赔偿标准。出现纠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不要错过维权时机。法律保护诚实守信的生意人,关键是要留下充分的证据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