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保函费是否应由被告承担_法院保全 保函还要交保全费吗

导读:
财产保全保函费用谁来付?看法律怎么说
(一)认识财产保全保函
财产保全保函是打官司时常用的担保方式。当有人向法院申请冻结对方财产时,法院会要求他们提供担保。这种担保可以是保函或者保证金。保函就是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开出的书面承诺,保证如果申请保全有错误,他们会赔偿对方损失。
这种保函有三个主要作用。第一是让法院快速处理保全申请,不用花时间检查实物担保。第二是保护申请人的利益,他们不用自己掏钱做担保。第三也保护被冻结财产的一方,万一冻结错了有人赔偿。
(二)费用争议的两种观点
关于保函费用该谁付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申请人应该付这个钱,因为冻结财产本来就是他们提出的要求。就像去医院看病要自己付挂号费一样,申请人想用这个法律手段,自然要承担相关费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该让被告来付。理由是冻结财产会影响被告正常经营,比如冻结公司账户可能发不出工资。既然被告因为冻结受到了影响,申请人用了这种手段就该承担费用。但反对的人说,如果被告最后胜诉了,这个钱可以要求申请人赔偿,没必要提前转嫁费用。
(三)法律规定和真实案例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3条写得清楚:"申请财产保全要交担保,保函费用由申请人承担。"最高法的司法解释第156条补充说,如果保全措施有错误造成损失,申请人要赔偿。这两个条文说明,正常情况下保函费用由申请人承担,只有保全出错时才涉及赔偿。
上海有个真实的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告申请冻结被告500万存款,交了保函费3万元。后来案件调解成功,被告要求原告付这3万元。法院判决书直接引用民事诉讼法,明确说保函费属于诉讼成本,应该由申请人自己承担。
杭州有个借款纠纷案情况特殊。原告申请冻结被告房产后,案件审理发现原告证据有问题。虽然最终没造成实际损失,但法院让原告承担了双倍保函费用。这个案例说明,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费用承担方式。
(四)费用分摊的四个原则
处理这类问题要把握四个要点。第一是谁申请谁付费,这是基本原则。就像买东西要自己付钱,申请保全措施就要承担相关费用。第二要看冻结措施是否合理,如果明显超额冻结,申请人要承担更大责任。
第三考虑双方经济状况。有的被告是小微企业,账户冻结可能影响经营,这种情况法院会特别谨慎。第四是错误冻结的赔偿,比如冻结错了导致工厂停产,申请人不仅要付保函费,还要赔偿停工损失。
(五)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
普通老百姓遇到这种情况要注意三点。第一,申请冻结财产前先算好成本,保函费一般是冻结金额的1%-3%。冻结100万可能要花1-3万,这个钱法院不会退。第二,冻结金额不能超过诉讼请求,超出的部分可以要求解除。第三,如果被冻结财产,要及时找律师提异议,争取减少损失。
企业处理这类问题更要注意。大额冻结要买保函保险,既能满足法院要求,又不会占用流动资金。遇到被冻结的情况,可以拿日常经营需要的证据,申请替换担保物。比如用厂房做抵押换回被冻结的流动资金账户。
(六)常见误区要避开
很多人以为败诉方才需要付这个钱,其实不是。保函费和诉讼费是两码事,就算最后打赢官司,保函费也要自己出。还有人觉得保函费能报销,实际上除非合同有特别约定,否则都要自己承担。
有的当事人会耍小聪明,故意多申请冻结金额。这样做风险很大,如果被法院发现超额冻结,不仅要自己掏更多保函费,还可能被罚款。曾经有公司申请冻结对方2000万资产,实际欠款只有500万,结果被法院处罚10万元。
(七)未来趋势和建议
现在有的法院在试点保函费用分摊机制。对于明显占理的原告,允许分期支付保函费。还有些地方推出电子保函,费用比传统方式便宜一半。建议当事人多关注法院的新政策,选择性价比高的担保方式。
普通市民打官司前要做好预算,把保函费、律师费、诉讼费都算清楚。企业可以建立法律应急基金,专门处理突发性的财产冻结情况。最重要的是收集好证据,既能提高冻结申请通过率,也能避免将来被索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