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没买工伤保险怎么赔偿_单位没有买工伤保险怎么办

导读:
工伤保险权益保障指南
第一部分:单位不交工伤保险要赔哪些钱
工伤保险是国家给劳动者的重要保障。单位没有给员工买工伤保险时,自己就要承担赔偿责任。我们通过整理相关法律,总结出单位必须支付的六种赔偿项目。
医疗费用排在第一位。包括挂号费、检查费、药品费、住院费。比如员工骨折需要拍片、打石膏的费用,单位都要全额支付。第二是工伤津贴,按员工原来工资的固定比例发放,最多发12个月。
当伤情严重造成残疾时,单位要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补助金额根据残疾等级来定,比如十级伤残发7个月工资,一级伤残发27个月工资。如果发生最严重的工亡事故,单位要支付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作为补助,还要支付6个月的丧葬补助。
生活不能自理的员工能获得护理费。护理费标准按当地平均工资计算,完全不能自理的每月发50%,大部分不能自理的每月发40%,部分不能自理的每月发30%。这些钱都需要单位自掏腰包。
第二部分:工伤后要做的五件事
第一步要尽快确认工伤。员工受伤后要马上告诉单位,30天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注意要保存好医院诊断书、现场照片、目击者联系方式。如果单位不配合申报,员工可以自己向社保部门申请。
第二步要收集完整证据。医疗票据要分类整理,交通费发票要标注日期和事由。工资单要能证明实际收入,方便计算赔偿金额。和单位负责人的沟通记录也要保存,包括微信聊天、通话录音。
第三步尝试协商解决。建议先通过工会或劳动站调解,明确列出赔偿项目和金额。协商成功的要签书面协议,注明支付时间和违约条款。协议至少要两份,单位和员工各持一份。
第四步申请劳动仲裁。协商失败就去当地仲裁委提交申请,需要准备工伤认定书、医疗证明、工资证明等材料。仲裁时效是一年,从争议发生日开始计算。
第五步走法律诉讼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起诉。诉讼阶段建议请专业律师,特别是涉及伤残鉴定的案件。法院判决后单位不执行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部分:两个真实案例的启示
建筑工人老王的案例很有代表性。他在工地摔伤骨折后,公司以没买保险为由拒绝赔偿。老王收集了安全帽编号、工友证言、住院记录,通过仲裁拿到10万元赔偿。这个案例说明证据收集的重要性。
纺织女工李女士的遭遇值得警惕。她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患上职业病,单位不承认是工伤。李女士找到十年前入职体检报告,对比近期诊断结果,最终通过法院获赔15万元。这提醒我们要注意保存历年健康档案。
第四部分:法律条款怎么规定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明确指出,单位没参保就要承担全部赔偿。赔偿标准参照参保职工待遇,所有费用由单位支付。劳动法第79条规定,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必须走完仲裁才能起诉。
劳动合同法第38条赋予员工解约权。单位不交社保的,员工可以立即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是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这些规定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保护网。
第五部分:正确维护权益的方法
员工遇到工伤不要慌张。首先要及时就医并保留所有票据,然后尽快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单位推卸责任,直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监察部门有权责令单位改正并处罚款。
收集证据要讲究方法。上下班打卡记录可以证明劳动关系,工作群聊天记录能反映工作内容,同事证言要尽早做书面确认。涉及职业病的,需要提供历年体检报告和岗位说明。
选择维权途径要量力而行。争议金额小的可以优先调解,复杂案件建议委托律师。经济困难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很多城市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单位也要明白利害关系。不交工伤保险看似省钱,实际风险更大。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可能面临巨额赔偿。按时参保既能保障员工权益,也能避免经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