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常见的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工程中常见的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有哪些)

导读:
以下是按照要求撰写的文章:
五种方法看懂材料性能差异
一、材料变形能力的根本区别
材料可以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变形能力。当材料断裂后的长度变化超过5%,我们叫它塑性材料。如果长度变化不到5%,就属于脆性材料。除了长度变化,横截面积的变化也很重要。塑性材料断裂时横截面积会明显缩小。
低碳钢是典型的塑性材料。它在受力初期会按照直线规律变形。超过某个临界点后变形加快,但不会突然断裂。这时材料内部结构开始变化,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反而能承受更大压力。
铸铁是典型的脆性材料。它在受压时变形曲线接近直线,最后突然断裂。铸铁试块受压时会出现45度角的裂纹。这个现象说明脆性材料抗压能力远大于抗拉能力。
二、拉伸与压缩试验对比
做拉伸试验时,塑性材料会先出现明显变形区域。这个区域会逐渐变细,最后断裂。断口呈现凹凸不平的韧窝状。脆性材料拉伸时很快断裂,断口平整,长度变化很小。
压缩试验中,塑性材料会向各个方向收缩变形。压力曲线会出现平台区,直到局部损坏。脆性材料压缩时保持直线变形,达到极限后突然碎裂成块状。
低碳钢在压缩时可以被压成薄板而不破裂。这说明塑性材料没有明确的压缩强度极限。我们只能测定它的压缩屈服点。铸铁正好相反,它的压缩强度比拉伸强度高4-5倍。
三、工程应用场景选择
桥梁和汽车零件多用塑性材料。这些场合需要材料能承受变形而不突然断裂。金属材料和塑料都属于这类。它们能通过变形吸收冲击能量,防止灾难性破坏。
陶瓷和石材适合做承重结构。它们硬度高、耐磨性好,但需要避免承受拉力。建筑地基和机床床身常用铸铁制造,利用其优异的抗压性能。
电子元件常用脆性材料。比如手机屏幕使用特种玻璃,需要保持形状稳定。这类材料在固定形状下能发挥最大性能,但要防止弯曲变形。
四、影响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
温度变化会改变材料特性。很多金属在低温下变脆,高温下变软。冬季桥梁钢架容易开裂就是这个原因。炼钢厂会控制冷却速度来调整钢材的塑脆特性。
加工方法也影响材料性能。反复锻打能提升金属的塑性。铸造件内部容易产生气孔,这些缺陷会成为应力集中点,使材料变脆。
材料成分起决定作用。钢中添加碳元素会提高强度,但过量会降低塑性。现代合金技术通过调配多种元素,使材料既保持强度又有适当变形能力。
五、检测与判断实用方法
最直接的判断方法是拉伸试验。测量试件断裂后的长度变化率,超过5%就是塑性材料。观察断口形状也很重要,韧窝状断口说明材料具有塑性。
弯曲试验能快速区分两类材料。塑性材料弯曲时会保持完整,脆性材料会直接断裂。工地常用这种方法检验钢筋质量。
硬度测试可以辅助判断。通常塑性材料硬度较低,脆性材料硬度较高。但不能单独用硬度指标,要结合其他试验综合判断。
通过日常使用也能观察材料特性。能弯折不变形的是塑性材料,容易折断的是脆性材料。塑料尺和粉笔就是典型例子。
总结材料选择要点
选择材料要考虑使用环境。动载荷场合必须用塑性材料,静载荷可用脆性材料。既要保证结构强度,又要防止意外断裂。
设计零件时要注意应力集中。脆性材料零件要避免尖锐棱角,塑性材料零件可以适当采用复杂形状。不同材料组合使用能发挥各自优势。
随着材料技术进步,新型复合材料不断出现。这些材料既有金属的强度,又具备塑料的韧性。了解材料特性规律,才能更好运用新型材料。
(全文共215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