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买卖犯法嘛(工程合同和买卖合同的区别)_工程合同和购销合同的区别

导读:
《建筑工程挂靠法律风险五问五答》
一、挂靠行为为什么属于违法?
建筑工程挂靠属于违法行为。这种行为指没有施工资格的个人或企业借用其他公司的名义承接工程。提供名义的公司称为被挂靠企业,实际施工方称为挂靠人。
这种行为会带来三个主要风险。第一个风险是工程质量问题。项目经理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如果工程出现质量或安全事故,即使建造师不在现场,也可能要承担责任。建造师可能被吊销资格证书,严重时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个风险是企业违约问题。挂靠行为本身违反国家规定,签订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如果企业不支付约定费用或超出协议范围使用证书,建造师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第三个风险是证书失效问题。一级建造师证书每两到三年需要年检。发现挂靠行为会导致年检不通过,持证人将失去执业资格。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明确规定,没有资质的企业借用他人名义签订的施工合同无效。违法分包或转包的工程合同同样没有法律效力。
二、违法建筑买卖合同有效吗?
违法建筑的买卖合同通常无效。法律规定了五种合同无效的情形:签订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违法、签订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虚假合同、违反社会公序良俗。
《民法典》相关条款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虚假合同、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都属无效。如果买卖双方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这种合同也没有法律效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违法建筑本身就存在权属问题。即使签订买卖合同,买方也无法获得合法产权。这类交易产生纠纷时,法院不会保护违法建筑买卖双方的权益。
三、工程结算单有什么法律作用?
工程结算单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当双方没有书面合同时,发货单、收货单、结算单等文件可以作为合同关系的证明。但需要结合交易习惯、对账记录等证据综合判断。
有效的结算单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第二,双方自愿确认;第三,由项目负责人签字或公司盖章。这样的结算单可以直接作为工程款支付依据。
如果对方不按结算单付款,施工方可以凭此向法院起诉。但要注意收集配套证据,比如施工图纸、变更记录、往来函件等。单独使用结算单起诉可能证据不足。
四、挂靠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建筑法》第二十六条明确禁止企业出借资质。违法行为主要有三种形式:个人借用企业名义接工程、低级企业冒充高级资质、普通企业冒充总承包资格。
出现纠纷时,挂靠双方要共同承担责任。被挂靠企业需要为工程质量问题承担连带赔偿。如果工程款出现纠纷,实际施工人可以直接起诉建设单位。
工程验收合格时,施工方可要求参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款。但若验收不合格,施工方无权要求支付工程款,还要赔偿整改费用。被挂靠企业违法出借资质,可能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资质的处罚。
五、最新法律如何处理挂靠纠纷?
最新司法解释规定,挂靠纠纷需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对建设单位造成的损失,挂靠双方承担连带责任。对材料商、农民工等第三方纠纷,主要看签约时使用的名义。
如果合同盖有被挂靠企业印章,第三方可以同时起诉双方。被挂靠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后,可向挂靠人追偿。如果挂靠人使用自己名义签约,责任由其单独承担。
特别要注意项目章的法律效力。项目部章视为企业印章,相关合同约束被挂靠企业。建议企业严格管理印章,避免挂靠人私自刻章引发纠纷。
2023年新规强调,发现挂靠行为将计入企业信用档案。违法企业将面临投标限制、资质降级等处罚。个人挂靠行为可能被列入建筑行业黑名单,五年内不得执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挂靠存在多重法律风险。施工企业应当依法经营,杜绝资质出借行为。建造师要珍惜执业资格,避免参与违法挂靠项目。建设单位也需加强资质审查,从源头遏制挂靠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