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核和审计的区别是什么(工程审核和审计的区别是什么呢)_工程审计报告和审核报告区别

导读:
审计和审核的四大核心区别
审计和审核虽然听起来相似,但它们在实际操作中有明显不同。我们可以从四个关键角度来理解它们的区别。
第一点:工作目标不同
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检查财务报表是否合规和准确。审计人员需要确认这些报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审核的工作目标更具体,主要是检查某个项目或业务是否符合特定标准。比如检查施工材料是否符合安全规范,或者核对工资发放是否符合公司制度。
第二点:检查范围不同
审计需要全面检查整个财务系统。审计人员要查看所有财务记录,包括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各个方面。审核通常只针对特定内容。比如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只审核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或者审核某个月份的差旅费报销单据。
第三点:工作深度不同
审计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审计人员不仅要看数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财务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管理漏洞。他们会使用多种分析方法,比如对比不同年度的数据,或者检查异常交易记录。审核更侧重表面检查,主要确认现有资料是否符合要求。比如核对发票金额是否与合同一致,检查施工图纸是否经过审批。
第四点:操作方法不同
审计通常采用抽样检查。因为财务数据量太大,审计人员会选取部分样本进行检查,再根据结果推断整体情况。审核往往采用全面检查。比如验收工程材料时,需要逐一核对所有进场材料的合格证明。
工程造价审核与审计的本质差异
在工程建设领域,造价审核和审计经常被混淆。其实这两项工作有五个重要区别。
工作性质不同
造价审计属于监管行为。审计部门代表政府监督资金使用,防止公款滥用。造价审核是专业咨询服务。施工方完成工程后,聘请专业机构核算建设成本,确定最终工程款。
委托主体不同
审计由政府部门直接开展。比如财政局审计科对市政工程进行审计。审核由建设单位委托。开发商可以自己组建团队,也可以聘请第三方造价公司进行审核。
专业人员不同
审计团队以会计师为主。他们熟悉财务制度和法律法规。审核团队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了解施工工艺、材料价格和工程量计算。国家现在推行造价工程师认证,未来审核工作将主要由持证工程师负责。
法律效力不同
审计结果对建设单位有强制约束力。如果发现违规问题,审计部门可以要求整改甚至追责。审核报告是双方协商的依据。建设单位和施工方可以就审核结果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
工作重点不同
审计关注资金使用合规性。重点检查有没有虚报价格、挪用资金等情况。审核侧重造价准确性。需要核对每个施工环节的工程量,确认材料用量和价格是否合理。
竣工结算的审计与审核差异
工程竣工后有两个重要环节:结算审核和结算审计。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个流程。
执行主体不同
结算审核由建设单位负责。可以是内部造价部门,也可以是聘请的咨询公司。结算审计必须由审计机关进行。政府投资项目必须接受审计,这是法定程序。
工作依据不同
审核依据施工合同和行业规范。主要核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是否与合同一致。审计依据国家审计法规。除了检查工程量,还要审查资金流向是否符合财政规定。
时间节点不同
审核在工程验收后立即开展。施工方提交结算书,建设方要在28天内完成审核。审计通常在审核完成后进行。特别是政府工程,必须通过审计才能支付尾款。
结果影响不同
审核结果是付款依据。双方确认审核金额后,建设单位就要按约付款。审计结果可能推翻审核结论。如果审计发现造价虚高,有权要求追回多付的工程款。
结算审核的关键检查点
做好竣工结算审核需要重点检查七个方面。
核对工程量
要对照施工图纸逐项测量。特别注意隐蔽工程,比如地基处理的土方量,预埋管线的长度。对于变更部分,要检查是否有完整的签证单。
检查材料用量
钢筋、混凝土等主材要重点核算。对照进场记录和设计用量,防止虚报材料。同时注意材料价差,特别是施工期间价格波动大的钢材、水泥等。
审查设计变更
所有变更必须有三方签字确认。要核对变更前后的造价差异,判断是否合理。对于没有正式手续的"口头变更",不能计入结算。
复核定额套用
检查是否错套高价位定额。比如普通抹灰不能套用装饰抹灰定额。对于新材料新工艺,要确认是否按规定换算定额。
检查取费标准
确认企业资质与取费等级匹配。防止三级资质按一级标准计取管理费。核对各项取费基数是否正确,比如安全文明施工费是否按规定计取。
审核附属工程
室外管网、绿化等配套工程要单独核算。注意不要与主体工程重复计算。临时设施费已包含在措施费中,不能重复列支。
防范计算错误
重点检查小数点位置、单位换算。比如混凝土按立方米计价,但有的清单可能错按平方米计算。要逐项复核计算公式和结果。
工程合同审核要点
合同审核是控制造价风险的重要环节。需要关注五个关键条款。
价款约定方式
总价合同要明确包含的风险范围。单价合同要约定工程量偏差调整办法。注意材料调价条款是否合理,特别是建设周期长的项目。
付款节点设置
进度付款要绑定工程形象进度。比如地下室完成支付20%,主体封顶支付30%。质保金比例通常为3%-5%,返还时间应符合规定。
变更签证流程
必须约定变更审批流程和时限。建议设置"14天内确认"条款,避免拖延。明确变更计价原则,比如参照投标单价或当期信息价。
索赔条款
分清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的条件。约定索赔提出时限,一般规定事发后28天内提交报告。明确争议解决方式,优先选择工程所在地法院。
审计特别约定
政府项目要注明"以审计结果为最终依据"。但根据最新司法解释,这种条款可能无效。建议约定"双方配合审计工作,合理采纳审计意见"。
理解这些区别对工程管理至关重要。建设单位要分清审核和审计的不同作用,施工方要准备好完整的结算资料,咨询机构要严守职业规范。只有各方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才能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