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定额计价法的步骤(工程定额计价法的步骤中计算完工程量)_工程定额计价的主要程序

导读:
建设工程造价计价的五种方法详解
一、三种主要计价方法概述
国内建设工程造价计价常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单价法,第二种是实物法,第三种是综合单价法。这三种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情况。
单价法使用地区统一的定额单价。定额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计算时用工程量乘以定额单价,再加其他费用得出总造价。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价格调整不够灵活。
实物法需要计算实际消耗量。先算出人工、材料、机械的用量,再乘以当地实时价格。这种方法更贴近市场实际价格,但计算量较大。随着计算机技术普及,实物法应用范围正在扩大。
综合单价法将各项费用打包计算。每个分项工程的单价包含人工、材料、机械费用,还包含管理费和利润。这种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但需要完善的定价体系支持。
二、单价法具体操作步骤
使用单价法需要八个步骤。第一步收集施工图纸、预算定额等资料。第二步仔细阅读图纸和定额说明。
第三步计算工程量最关键。操作时先列出需要计算的项目,按计算规则列出公式,带入图纸数据进行计算。最后要统一计量单位。这一步容易出错,需要反复核对。
第四步套用定额单价要注意三点:项目特征必须完全匹配定额内容;必要时进行定额换算;特殊项目需要编制补充定额。套价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预算结果。
后续步骤包括编制材料用量表、计算各项费用、复核计算结果、编写说明文件。单价法优点是计算速度快,适合标准化程度高的工程。缺点是价格调整不及时,可能偏离市场实际。
三、实物法核心计算方法
实物法前两步与单价法相同。关键区别在中间环节。第三步要计算实际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而不是直接使用定额单价。
操作时先套用定额消耗量标准。全国统一定额消耗量相对固定,但鼓励企业制定自己的消耗标准。汇总各项目消耗量后,用当地实时价格计算费用。
价格信息可以从主管部门获取,也可以企业自行调查。这种方法能准确反映市场价格波动。虽然计算过程复杂,但借助计算机软件可以高效完成。
实物法的优势是造价计算更精准。特别是在材料价格波动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能及时反映成本变化。随着建筑市场化程度提高,实物法正在成为主流计价方法。
四、综合单价法过渡特性
综合单价法将多项费用打包计算。每个分项工程的单价不仅包含直接成本,还包括间接费用和利润。这种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减少了重复套价的工作量。
但这种方法仍使用计划价格体系。在定额标准向市场价过渡时期,这种方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推广,综合单价法将逐步被新的计价方式取代。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费用分摊比例。不同工程类型的间接费用比例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种方法适合初步设计阶段快速估算造价。
五、定额计价八步操作流程
定额计价法有明确的操作流程。第一阶段要准备设计图纸、计价依据等资料。特别注意收集最新的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标准。
第二阶段需要熟悉图纸和现场。要对照施工方案检查图纸可行性。了解现场施工条件对造价的影响,比如材料运输距离、场地限制等因素。
第三阶段工程量计算有四个要点:严格按规则计算、注明计算部位、利用图纸已有数据、防止重复和漏算。建议分层分段计算,最后汇总统计。
第四阶段套定额要注意三种情况:直接套用、定额换算、补充定额。换算定额时只能调整允许变更的内容。补充定额需要详细说明编制依据。
第五阶段编制材料用量表有两个作用:控制施工成本,为价格调整提供依据。第六阶段费用计算要按顺序进行,先算直接费,再加管理费、利润和税金。
第七阶段复核要全面检查。重点核对工程量计算公式和价格套用。第八阶段编制说明要写明计价依据、特殊处理情况等信息。封面信息要完整准确。
这八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的准确性都会影响最终造价结果。特别是在工程量计算和定额套用环节,需要专业人员仔细核对。随着计价软件普及,部分环节可以实现自动化计算,但人工审核仍是必要保障。
六、现代造价管理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正在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定额计价方法面临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逐步推广,要求企业建立自己的定额体系。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造价计算方式。BIM技术可以实现工程量自动计算,大数据分析帮助预测材料价格走势。这些新技术提高计算效率,也带来新的技能要求。
造价工程师需要掌握多种计价方法。既要熟悉传统定额计价,也要了解市场询价技巧。同时要学习造价软件操作,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工程造价的精准控制关系到项目成败。选择适合的计价方法,严格执行计算流程,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科学的造价管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