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增加工程量(工程项目增加工程量要招标吗)_工程增加工程量的说明怎么写

导读:
合同外增加工程量的五个操作步骤
第一步:完整保存施工影像资料
施工方在接到建设单位的工作联系函或设计通知单后,需要立即启动合同外工程量的施工。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照片要包含两个重点内容:施工过程的完整记录和建设单位相关人员的在场证明。拍摄时间需设置为可见模式,确保每张照片显示具体日期和时间。重点拍摄建设单位成本部、工程部、设计部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的场景,同时要包含监理单位代表的照片。这些影像资料要按日期分类保存,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第二步:明确工程量计算标准
合同外工程量的计算需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对于零星小工程,施工方要核对定额标准价格是否覆盖实际成本。如果发现定额价格低于施工成本,可以采用点工计算方式。此时需要核对合同条款中的人工单价,注意合同单价和实际市场价的差异。举例来说,如果合同约定60元/工日但实际支付120元/工日,施工方需要与建设单位协商调整系数。例如实际使用6名工人工作1天,应折算为12个标准工日(120元×6人÷60元)。施工方必须提前与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工程部确认这种折算方式。
第三步:完成三方现场确认
施工完成后需要立即组织现场测量。参与方包括建设单位成本部、工程部代表,施工单位工程部人员,以及监理单位代表。测量记录要详细记载工程位置、施工内容和具体数量。如果工程不涉及设计变更,设计部人员可不参与。测量记录需三方当场签字确认,任何修改都需重新签字。特别注意签字人员的权限,部分建设单位要求分公司经理签字才生效,施工方要提前确认签字规则。
第四步:取得书面确认文件
完成现场测量后,施工方要主动跟进文件审批流程。成本部人员需联系建设单位工程部或设计部,要求出具正式的工作联系函或设计通知单。文件内容要包含工程位置、施工内容和三方确认的工程量数据。文件需经过相关部门会签,特别注意涉及金额的内容必须由有审批权限的人员签字。施工方要保留文件原件,并扫描备份电子版。如果建设单位拖延办理,施工方要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通过高层沟通推进流程。
第五步:建立长效跟踪机制
不同建设单位的签证流程差异较大,施工方要建立专门的跟踪台账。成本部需指定专人负责每个合同外项目的进度跟踪,记录每个环节的办理时间和责任人。遇到流程卡顿时,经办人员要在24小时内向上级汇报。项目经理需定期与建设单位召开协调会,解决争议问题。对于长期拖延的签证,施工方可依据《民法典》第805条主张权利。实际操作中,正规房地产企业通常会按约支付合同外工程款,施工方保持完整证据链是关键。
工程量变更的三大核心问题
新增工程是否需要重新招标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45条和48条规定,新增工程量不需要重新招标。中标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投标文件签订合同。如果工程量增加是因设计疏漏或施工条件变化导致,可直接签订补充协议。但新增工程内容超出原招标范围时,需评估是否构成规避招标。例如道路建设项目新增桥梁工程,就需重新招标。
低价中标后能否重新议价
重新议价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合同条款需包含调价机制,常见于工程量变化超过10%的情况。其次要证明工程量变化非施工方责任。某市政道路工程案例显示,承包商因设计变更导致土方量增加50%,成功依据合同调价条款获得补偿。但若承包商投标时故意漏项,建设单位有权拒绝调价。
EPC项目的工程量调整限制
EPC项目采用总价包干模式,原则上不允许调整工程量。投标方需在报价阶段包含所有预期费用。某污水处理厂EPC案例中,承包商因地质条件变化要求增加基础处理费用,但法院判决维持原合同价。特殊情况下,若建设单位要求增加合同外工程,可依据《民法典》第805条主张费用补偿,但需提供完整的变更指令和施工记录。
操作过程中的法律要点
施工方要特别注意《民法典》第791条关于工程分包的规定。合同外工程若涉及专业分包,必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例如钢结构安装工程需确认分包商持有专项资质证书。所有分包协议需经建设单位书面同意,并在主合同中注明分包范围。施工方要对分包工程承担连带责任,需定期检查分包商施工质量。
处理工程变更时要遵守招标投标法第46条。补充协议不能改变原合同的实质性条款,包括计价方式、质量标准等核心内容。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因在补充协议中修改付款方式,被监管部门认定违法。施工方签订补充协议前,应聘请法律顾问审查条款合法性。
影像资料的法律效力需符合证据规则。照片要附带时间戳和定位信息,视频需连续未剪辑。重要施工节点可请公证处现场取证。某装修工程纠纷中,施工方因提供带定位水印的照片,成功证明增量工程的真实性。
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施工前要组织图纸会审,提前发现设计缺陷。某厂房建设项目通过会审发现管线标高错误,避免后期返工。要建立变更预警机制,工程量偏差超5%时启动预警程序。采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量模拟,减少计算误差。
合同签订时要明确变更计价规则。建议采用分级调价机制:工程量变化10%以内按投标单价,10-20%按市场价,20%以上重新组价。要约定材料价差调整方式,特别是工期超1年的项目。某地铁项目因约定钢材价格浮动超过5%可调差,有效化解了材料涨价风险。
建立完整的文件管理体系。所有工程变更文件要编号归档,包含申请单、审批表、验收记录等整套资料。推行电子签章系统,确保文件传递时效性。某隧道工程通过电子系统48小时内完成变更审批,保证施工进度。
定期开展工程变更培训。重点培训项目经理、预算员、资料员三类人员。某建筑集团每季度组织变更管理案例研讨会,使项目人员掌握最新法律动态和实务技巧。要建立奖惩机制,对规范办理变更手续的项目团队给予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