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损害责任纠纷的解决行动路线图及案例分析_公证赔偿案例

导读:
(整理材料)咱们老百姓办事最怕碰上官司,可要是公证处自己出了错,那可得较真儿。去年隔壁小区就闹过这么档子事儿,老王家办房产公证,结果公证员把面积数写错了,差点让老王多交好几万税费。今儿个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说,碰上这种公证处自个儿捅娄子的事儿,咱们该怎么找补回来。
### 一、先得弄明白啥叫"公证处整岔劈"
(翻开法律条文)《公证法》第三十六条写得明明白白,公证处跟咱老百姓签的是服务合同。就跟去饭馆吃饭一个理儿,厨子把菜炒咸了,咱有权要求重做或退钱。去年城南李婶办继承公证,公证员愣是把继承人名单漏了个小孙子,这事儿就跟服务员上菜少给个鸡腿似的。
(举例子)上个月我经手的案子更有意思。当事人要办委托卖房公证,结果公证员没发现委托人中风后说话不利索。这就好比大夫没看出病人发高烧就给开退烧药,最后公证被法院撤销,公证处赔了八万块。
### 二、手把手教您七招维权术
**第一招:抓现行要眼疾手快**
(比划手势)发现公证出错得跟逮着超市标错价一样利索。该拍照拍照,该录像录像。西城张大爷去年办公证,愣是把公证员打瞌睡的监控录像存下来了,后来这成了关键证据。
**第二招:攒证据得像存钱**
(掏文件袋)公证书原件、缴费收据、沟通记录,这些都得收得比存折还仔细。记得把跟公证员的通话录音转文字,微信聊天记录截长图。前年有个案子,当事人把公证员说"材料不用细看"的录音当证据,开庭时放出来全场都乐了。
**第三招:理论要讲究章法**
(推眼镜)写异议书得按《公证程序规则》第五十六条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得跟报案材料似的清楚。重点标出错误地方,最好拿红笔圈出来。记得要回执,十五个工作日没回复就能走下一步。
**第四招:调解得有耐心**
(做手势)公证处开始都嘴硬,得慢慢磨。去年调解的案子,开始只肯赔五千,后来我们把公证员资格考试三次不过的记录摆出来,最后赔了五万八。这就跟买菜砍价似的,得沉得住气。
**第五招:打官司要抓重点**
(拍桌子)起诉状得盯着《公证法》第四十三条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写。赔偿金额要算得细,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精神损害分开列。去年帮客户打赢的案子,连公证耽误孩子入学这种损失都算进去了。
**第六招:开庭准备要周全**
(整理材料)证据清单得分门别类,公证书错误页复印件贴彩标,沟通记录按时间排序。质证时要像检查作业似的,逮着对方漏洞就问。请律师得找办过公证案件的,普通律师容易抓不住重点。
**第七招:执行不能手软**
(数钱动作)判决书下来得盯着执行。有些公证处跟挤牙膏似的,得申请冻结账户。上个月刚执行的案子,法院把公证处的收款二维码都冻结了,三天就到账。
### 三、血淋淋的教训摆眼前
(翻案卷)去年东城刘老板办抵押公证,500万的借款愣是写成5000万。幸亏发现得早,不然房子都得赔进去。我们查了公证处培训记录,发现他们三年没搞过业务培训,最后判了全额赔偿。
还有个蹊跷事儿,赵大妈办遗嘱公证,见证人居然是她亲外甥!按《公证程序规则》第四十二条,见证人得是无关人员。我们调取公证员考核表,发现这人连续两年不合格,一告一个准儿。
### 四、赔偿账得算明白
(按计算器)直接损失好比摔碎的碗,多少钱买的赔多少。间接损失像耽误的事儿,得拿出证据。精神赔偿别指望太多,法院一般就判个万八千的。但要是像前年那个案子,当事人因为公证错误被亲兄弟告,判了五万精神损失费也算破例了。
### 五、防身术要记牢
(递材料)签笔录时得逐字看,别信公证员说的"都这样"。缴费发票要收好,发现问题当场提。碰上公证员不耐烦,就搬出《公证执业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明文规定必须解释清楚公证事项。
(总结)说到底,公证处不是衙门,咱老百姓维权得有理有据。该较真时别含糊,但也别胡搅蛮缠。法律这杆秤,端得平着呢!下回咱再聊聊别的法律门道,保准让您听得真真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