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面层施工(公路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的温度要求)_沥青路面面层的设置要求及功能要求?

导读:
沥青路面施工五步法
第一步:施工前的精细准备
施工团队需要提前做好三项基础工作。所有石料要按规格分类堆放,矿粉必须存放在干燥库房。每批沥青进场时都要检测针入度、延展性和软化点。施工前要修复旧路面坑洞,铲平凸起部位。裂缝超过3毫米的区域需要填补找平层。
测量人员要重新标定道路中线,每隔五米设置边桩。基层表面要彻底清扫,提前两天喷洒透层油。关键位置需要重点处理,检查井和排水口要调整到准确高度。施工前三天进行试验段铺筑,确定材料配比和机械参数。
第二步:材料的科学配比
选择石料要注意硬度和形状。碎石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确保棱角分明。细骨料优先选用机制砂,含泥量不能超标。沥青要根据气候选型,北方多用AH-90型号,南方多用AH-110。
实验室要进行三次配比试验。初次试验确定理论配比,二次试验调整热料仓比例,最终试验验证实际效果。拌和时要控制温度,石油沥青加热到150-170℃,矿料加热到160-180℃。每盘拌和时间不少于45秒,确保石料完全裹覆沥青。
第三步:摊铺作业的关键控制
摊铺机要提前预热熨平板,温度达到65℃以上。两台机器梯队作业时,间距保持10-20米。摊铺速度要与拌和站产量匹配,控制在每分钟2-3米。随时检测沥青温度,正常施工不低于130℃,不超过165℃。
特殊部位需要人工辅助。路缘石周边用铁锹补料,雨水口周围仔细整平。发现离析现象立即换料,边角缺料处用热料填补。每铺筑50米检查厚度,及时调整摊铺参数。
第四步:碾压工艺的三阶段
初压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两遍,温度不低于120℃。复压用胶轮压路机揉压四遍,轮胎压力调至0.5MPa。终压用宽钢轮消除轮迹,温度保持在80℃以上。弯道处从内侧向外碾压,超高路段先低后高。
接缝处理要趁热操作。纵向缝搭接15厘米,横向缝切割垂直。新铺路面冷却前禁止车辆通行。遇到降雨立即停止施工,已铺路段用防水布覆盖。
第五步:质量验收与养护
验收时重点检测六个指标。平整度用三米直尺测量,空隙不超过5毫米。压实度取芯检测,要求达到97%以上。渗水试验每公里测三点,渗水量不大于120ml/min。
开放交通后实施三期养护。前三天限速30公里,七天内禁止急刹车。每月巡查路面状况,及时修补小型裂缝。冬季来临前全面灌缝,防止雪水渗入基层。
常见问题应对方案
出现车辙要分层处理。浅层车辙(<2cm)用微表处修复,深层车辙需铣刨重铺。推移病害多因基层不稳,需局部开挖换填。泛油路段撒布预拌碎石,用压路机嵌入表面。
冬季施工采取特别措施。混合料温度提高10℃,运输车加盖双层棉被。摊铺后立即用保温棚覆盖,采用重型压路机快速碾压。每天收工前完成当段碾压,不得留有接缝。
设备维护与人员管理
拌和站每天清洗筛网,每周校验计量系统。摊铺机定期更换熨平板垫木,检查拱度调节装置。压路机每班检查油路系统,及时更换磨损轮胎。
施工人员实行三班倒制度,连续作业不超过12小时。机械操作手必须持证上岗,新员工先跟班学习半月。建立质量追溯制度,每段路面记录负责人信息。
环保与安全措施
沥青烟气要集中处理,安装活性炭过滤装置。废弃料分类回收,旧沥青用于路肩铺筑。夜间施工使用LED照明,避免光污染。现场配备洒水车,每日洒水降尘四次。
设置双层安全警戒线,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操作机械必须穿戴反光服,高温区域设置隔离带。每台设备配备灭火器,每月进行消防演练。
成本控制要点
精确计算材料损耗,允许3%的合理损耗率。优化运输路线,控制运距在20公里内。采用太阳能加热系统,降低沥青保温成本。旧料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0%,节约石料采购费用。
建立机械共享平台,相邻标段共用大型设备。实行定额管理制度,材料领用按预算管控。采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减少返工浪费。
技术创新方向
试验推广温拌沥青技术,降低施工温度20℃。试用钢渣骨料,提升路面抗滑性能。开发智能压实系统,实时监控碾压质量。应用无人摊铺技术,提高复杂路段施工精度。
建立路面健康监测系统,预埋传感器检测应力变化。推广自愈合沥青材料,微小裂缝自动修复。试验光伏路面技术,在服务区试点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