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完整(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规范)

导读:
公路工程沥青试验规程的五大核心要点
一、规范的整体结构
公路工程沥青及混合料试验规程分为总则、术语符号、沥青试验、混合料试验四个主要部分。总则部分明确了规程的适用范围。术语符号章节对专业名词和标记符号进行统一说明。沥青试验章节包含33项具体测试方法,混合料试验部分涵盖8类试件制作和密度测试流程。
规程制定了沥青和混合料的测试方法,保证材料的性能评估更准确。每个测试项目都有独立编号,例如T0601代表沥青取样法,T0702对应击实法制作试件。这种编号系统方便工程师快速查找需要的测试标准。
二、沥青取样的标准流程
沥青取样法(T0601)规定了取样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员需要选择清洁干燥的容器,在沥青混合均匀后取样。取样量要根据检测项目确定,通常不少于4公斤。
试样准备方法(T0602)强调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固态沥青需要加热到流动状态,液态沥青要保持在储存温度。加热过程必须使用间接加热法,避免局部过热影响材料性质。
三、关键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针入度试验(T0604)测量沥青软硬程度。将标准针在25℃环境下插入沥青试样,记录5秒内的插入深度。延度试验(T0605)测试沥青拉伸能力,试样在特定温度下以固定速度拉长,直到断裂为止。
软化点测试(T0606)使用环球法。两个钢球放在沥青圆环上,浸入升温的水或甘油中。当钢球下落25毫米时,记录的温度就是软化点。这组测试能反映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变化。
四、混合料制作与密度测试
击实法(T0702)是常用的试件制作方法。将热沥青混合料装入模具,用4.5公斤锤从45厘米高度冲击75次。轮碾法(T0703)模拟实际碾压过程,试件在钢轮压力下成型。
密度测试有四种方法:表干法适用于吸水率小于2%的试件,水中重法用于完全密封的试件,蜡封法处理多孔材料,体积法则通过尺寸测量计算密度。每种方法都有对应的适用场景和操作细节。
五、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流程
黏附性试验(T0616)检测沥青与石料的粘合能力。将裹覆沥青的集料浸入沸水中煮3分钟,观察沥青膜脱落情况。溶解度测试(T0607)用三氯乙烯溶解沥青,残留物重量反映纯度。
老化试验包含薄膜加热(T0609)和旋转薄膜加热(T0610)两种方法。试样在163℃环境下分别加热5小时和75分钟,通过质量变化评估抗老化能力。这些测试确保沥青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性能。
试验规程的实操要点解析
在进行沥青密度测试(T0603)时,需要先称量空瓶重量,再装满水称重。装入沥青试样后二次称重,通过三次测量数据计算密度值。试验过程要求室温控制在25℃±0.5℃。
闪点测试(T0611)要注意安全防护。将沥青样品倒入克利夫兰杯,以5-6℃/分钟的速率加热。当出现瞬间火焰时,记录的温度即为闪点。试验台必须配备灭火设备。
蜡含量测定(T0615)采用蒸馏法。用乙醚和乙醇混合液溶解沥青,在-20℃下冷冻过滤。通过蒸馏回收蜡成分,计算其在沥青中的质量百分比。该试验需要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混合料试验的关键环节
轮碾法制作试件时,要控制碾压速度在6-8次/分钟。碾压轮需保持150℃恒温,碾压次数根据设计密度调整。成型后的试件需冷却至室温才能脱模。
水稳定性测试(T0729)将试件分两组处理。一组在60℃水中浸泡48小时,另一组保持干燥。两组试件都进行马歇尔试验,对比强度变化评估抗水损害能力。
冻融试验(T0730)模拟寒冷环境影响。试件先真空饱水,在-18℃冷冻16小时,再放入60℃水浴融化24小时。经过五次循环后测量强度损失率。
特殊沥青的检测要求
煤沥青需要检测酚含量(T0643)和萘含量(T0644)。酚含量测定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萃取,萘含量测试采用色谱柱分离法。这两项指标影响煤沥青的环保性能。
乳化沥青要完成储存稳定性试验(T0655)。将试样装入密封筒,静置5天后测量上下层浓度差。低温储存试验(T0656)要求样品在-5℃存放30分钟,观察是否产生结块或沉淀。
改性沥青需进行离析试验(T0661)。将试样倒入铝管,在163℃烘箱直立放置48小时。冷却后切成三段,分别测试软化点差异。优质改性沥青的上下段软化点差不应超过2.5℃。
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取样时要避免混入杂质。液态沥青取样前应搅拌5分钟,固态沥青需破碎成小块混合。样品容器必须贴标签,注明工程名称、取样位置和日期。
现场快速检测可使用针入度仪和便携式粘度计。测试前要校准仪器,保证环境温度符合要求。检测数据需立即记录,防止误记或遗漏。
遇到试验结果异常时,要检查试验条件和操作步骤。重复试验三次,排除偶然误差。确认设备状态正常后,将最终数据与标准值对比分析。
这套规程覆盖了沥青材料从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检测要求。通过标准化的试验方法,能有效控制公路工程质量。工程师需要熟练掌握关键测试的操作要点,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