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经营权转让合同协议书_店铺经营权转让什么意思

导读:
店铺经营权转让合同操作指南
一、合同需要包含哪些关键内容
店铺转让合同必须写明买卖双方的信息。合同开头要记录转让方和接收方的全名、地址和联系电话。这些基本信息能帮助后续出现问题时快速联系到当事人。
合同需要详细描述店铺情况。包括店铺名称、具体位置、经营面积和当前生意状况。例如要写明店铺每月流水数据、现有设备清单和员工情况。这些信息能帮助接收方判断店铺价值。
价格条款是合同的核心部分。要明确转让总金额和付款方式。常见做法是分期付款,比如签约时付30%,交接时付50%,剩余20%在完成手续后支付。合同中要注明每个付款阶段的时间和条件。
双方责任划分要清晰。转让方需要保证经营权合法,提供营业执照、租赁合同等文件。接收方要承诺按时付款,并遵守原有租赁条款。还要写明如果店铺被收回,双方如何处理赔偿。
违约条款不能缺少。需要规定延迟付款的违约金标准,以及虚假信息导致的赔偿方式。建议设置每日千分之一的滞纳金,并保留解除合同的权利。
二、转让过程常见风险防范
信用调查是首要步骤。接收方要查看转让方过去三年的纳税记录和银行流水。可以通过企业信用网站查询是否有违规记录。转让方也要确认接收方的资金实力,避免遇到空壳公司。
法律文件核查最关键。接收方必须查看原始租赁合同剩余期限,确认房东同意转让。需要核对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新业务。卫生许可证、消防验收等文件也要在移交清单中列明。
付款方式要设置保障。建议使用银行共管账户,按照合同进度放款。大额交易可以采用担保交易平台,在完成工商变更后再释放资金。避免现金交易,保留所有转账凭证。
手续办理要按流程走。双方需要到工商局办理经营者变更,到税务局更新登记信息。如果涉及餐饮行业,还要重新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每个步骤都要留好回执单据。
三、分步骤操作流程
第一步做全面调查。接收方应聘请律师查证店铺权属,会计师审核财务数据。转让方要提供最近十二个月的销售报表和支出明细。这个阶段通常需要7-15个工作日。
第二步协商合同条款。重点讨论转让价格、付款节奏和交接标准。建议邀请第三方见证谈判过程,记录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价格可以参考周边店铺转让行情,通常为年利润的2-3倍。
第三步正式签约。合同要由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个人店铺需要所有经营者共同签署。签约过程最好录像存档,重要条款逐条宣读确认。合同原件至少准备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第四步办理过户手续。先到工商部门提交变更申请,通常需要5个工作日。然后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更新银行账户信息。涉及特殊行业的,要及时办理许可证变更。
第五步完成交接。包括清点设备、培训员工、移交客户资料。建议制作物品清单由双方签字,拍摄店铺现状视频。钥匙、密码等重要物品要当面交接并记录。
四、实际案例教训
奶茶店转让纠纷:李女士接收店铺后,发现卫生许可证即将到期。原店主隐瞒了这个情况,导致无法正常营业。法院判决原店主退还30%转让费。这个案例提醒接收方要核查所有证件有效期。
快餐店设备纠纷:张先生签合同时没清点设备,接手后发现半数厨具损坏。因合同未注明设备状态,最终自费维修。教训是必须详细记录设备清单和现状。
服装店租金纠纷:新店主接手三个月后,房东要求涨租50%。原来原合同还剩半年到期,新店主不知情。这提醒要查看原始租约剩余期限和续约条件。
便利店商标纠纷:接收方继续使用原有店名,被第三方起诉侵权。原来商标并未随店铺转让。这种情况应在合同明确商标等无形资产的归属。
五、必须知道的法律规定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隐瞒重要事实的合同无效。如果转让方故意隐藏债务纠纷,接收方可以要求撤销合同并获得赔偿。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明确,违约方要承担继续履行或赔偿损失的责任。接收方延迟付款,不仅要补交款项,还需支付约定利息。
个体工商户条例规定,经营者变更必须办理登记。未完成工商变更擅自经营,可能面临五千至三万元罚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新经营者要继续承担会员卡等预付责任。接收店铺时必须核算预留消费金额,避免后续纠纷。
商铺转让涉及多个法律环节,建议双方聘请专业律师参与。从合同起草到手续办理,专业人员能帮助避开大多数常见陷阱。保存好所有沟通记录和书面文件,出现争议时这些都能作为关键证据。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实现平稳的店铺交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