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责任纠纷起诉:解决及案例分析_发起人责任承担

导读:
# 发起人责任纠纷解决指南
## 一、认识纠纷类型
公司创立过程中常出现发起人责任纠纷。这类纠纷金额较大。处理不好可能损害发起人利益,也影响公司正常运作。纠纷主要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债务纠纷。多位发起人共同设立公司时,可能产生未付账款。例如装修办公室欠款,购买设备未结清费用。这些债务需要明确责任人。
第二种是合同纠纷。发起人之间签过合作协议,但有人不按约定执行。比如约定某人负责联系客户,结果没完成任务影响公司成立。
第三种是侵权纠纷。某位发起人在筹备公司时损害他人权益。例如未经允许使用他人商标,造成侵权赔偿问题。
## 二、收集关键证据
确定纠纷类型后要立即收集证据。证据决定官司成败。主要收集四类材料。
第一是公司成立文件。包括公司章程初稿,第一次股东会议记录。这些文件能证明各发起人责任分工。
第二是各类合同协议。特别注意带有签名的书面文件。比如设备采购合同,办公室租赁协议。口头约定很难举证。
第三是资金往来记录。银行转账凭证,收据发票都要保存。这些能证明实际出资情况和债务金额。
第四是沟通记录。微信聊天,邮件往来要注意保存。例如某发起人承诺还款的聊天记录就是重要证据。
## 三、选择解决方式
收集证据后要考虑解决途径。常见方式有两种。
如果发起人签过仲裁协议,首选仲裁方式。仲裁流程比诉讼快,且仲裁员多为商业纠纷专家。但仲裁结果不能上诉。
没有仲裁协议就走诉讼程序。要注意选择正确法院。一般去公司注册地法院起诉。起诉前可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资产。
## 四、准备诉讼材料
决定起诉后要准备三类文件。
起诉状要写清基本事实。包括纠纷发生时间,具体争议内容,索赔金额。诉讼请求要分条列明,比如要求还款50万元,赔偿损失10万元。
证据材料要分类整理。建议制作证据目录,给每份证据编号。例如"证据1:2022年3月采购合同"。重要证据准备复印件,原件庭审时出示。
委托律师需要授权书。要写明代理权限,比如是否包含和解权。自己出庭则需准备身份证件和公司营业执照副本。
## 五、参与诉讼流程
法院受理后进入审理阶段。这个阶段有三个重点。
立案后要按时交纳诉讼费。七日内不交费视为撤诉。缴费后留意法院传票,记清开庭时间地点。
庭审时注意发言顺序。先由原告陈述诉求,再由被告答辩。法官会询问关键问题,回答要简明扼要。新证据最晚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交。
判决生效后及时申请执行。如果对方不履行判决,可申请冻结银行账户,拍卖财产。注意执行申请要在两年内提出。
## 典型案例分析
王某和李某合伙开餐饮公司。王某垫付20万装修款,约定公司成立后报销。公司因故未能注册成功,李某拒绝分担费用。法院根据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判决李某承担10万元债务。
张某与合伙人签订技术入股协议,承诺提供客户资源。公司成立后张某未兑现承诺,导致经营困难。其他发起人起诉后,法院依据协议条款判决张某赔偿损失15万元。
## 重要法律规定
公司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不能成立时,发起人对设立行为产生的债务负连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明确:违约方应赔偿对方损失。
## 操作建议
遇到纠纷要立即收集证据。书面文件比口头承诺有效。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提前评估案件风险。诉讼期间注意保留新产生的证据,比如催款记录。判决后要及时跟进执行程序。
处理这类纠纷需要耐心。每个步骤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保持与律师的定期沟通,了解案件进展。同时做好两手准备,必要时考虑调解方案。(全文共217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