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区别_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是一样吗

导读:
一、两种继承方式的基本概念
我国法律规定了两种遗产继承方式。第一种叫做法定继承,第二种叫做遗嘱继承。这两种方式在操作过程和法律规定上有明显不同。法定继承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分配财产,遗嘱继承则按照逝者生前的书面安排处理遗产。理解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对处理家庭财产问题有很大帮助。
法律对这两种继承方式有明确条文。根据《继承法》第二条,当没有遗嘱存在或者遗嘱无效时,必须采用法定继承。而第十六条说明,公民可以通过书面遗嘱,指定特定继承人获得全部或部分财产。这两个条款是处理继承问题的基本依据。
二、主要区别的五个方面
第一点区别在于法律性质不同。法定继承完全由法律规定,不管当事人是否同意。比如父母去世后,子女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继承财产。遗嘱继承则体现个人意愿,人们可以自由决定把房子留给哪个子女,或者捐给慈善机构。
第二点区别是使用条件不同。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必须使用法定继承:没有留下任何遗嘱、遗嘱被法院判定无效、遗嘱只处理了部分财产。比如老人突然去世没来得及写遗嘱,或者遗嘱没有按法律要求找见证人签字,这些情况都适用法定继承。
第三点涉及继承顺序。法定继承有严格的顺序规定:配偶和子女属于第一顺序,父母是第二顺序,兄弟姐妹和祖父母是第三顺序。而遗嘱继承可以打破这个顺序,比如爷爷可以直接指定孙子继承房产,跳过儿子这一辈。
第四点是财产分配方式不同。法定继承要求平均分配,三个子女各得三分之一。但遗嘱继承允许不平均分配,可以指定大儿子得60%,小女儿得40%。如果遗嘱写明"所有财产归妻子",其他法定继承人就不能分到。
第五个区别在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较广,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遗嘱继承可以把财产留给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比如好朋友、邻居或慈善组织。但需要注意,法律要求必须为未成年子女和失去劳动能力的配偶保留必要份额。
三、实际操作步骤指南
处理遗产继承需要按照标准流程操作。第一步要确认继承方式,检查是否存在有效遗嘱。可以查看家中保险柜、银行保管箱,或者询问遗嘱执行人。如果找到经过公证的遗嘱,需要先验证其真实性。
第二步确定继承人名单。法定继承需要列出所有符合资格的亲属,包括在外地的兄弟姐妹、已经出嫁的女儿等。遗嘱继承要核对遗嘱中提到的受益人是否健在,如果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去世,这部分遗产会转为法定继承。
第三步计算具体份额。法定继承要按法律规定比例分配,先扣除配偶的50%夫妻共同财产,剩余部分再由所有继承人平分。遗嘱继承则完全按遗嘱内容执行,但要注意法律规定的特留份制度,保障特定亲属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四步办理法律手续。继承人需要准备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财产清单等材料,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涉及房产过户的,还要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手续。如果存在争议,需要先通过法院诉讼确定继承权。
第五步进行财产分割。存款可以直接分配,房产可能需要出售后分钱。遇到难以分割的物品,可以协商由某位继承人获得,同时给其他继承人经济补偿。建议所有继承人签署书面分割协议,避免后续纠纷。
四、典型案例解析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2021年北京。张先生突发疾病去世,生前在公证处立有遗嘱,指定名下两套房产由再婚妻子继承。张先生的子女起诉要求平分房产,法院审理后认定遗嘱有效,驳回了子女诉求。这个案例说明有效遗嘱具有优先效力。
第二个案例来自浙江农村。李奶奶去世后,四个子女发现母亲留有手写遗嘱将老宅留给小儿子。但这份遗嘱没有见证人签字,法院判定为无效,最终四个子女按法定继承平分房产。这提醒我们遗嘱必须符合法定形式。
第三个案例涉及企业股权继承。王总在遗嘱中将公司股份留给长子,但次子以法定继承权主张分割。法院判决遗嘱有效,但要求长子必须支付合理补偿金给其他继承人。这种情况常见于家族企业传承。
五、重要注意事项
制作有效遗嘱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要确保立遗嘱时神志清醒,最好有医院出具的精神状态证明。第二要采用法律认可的形式,公证遗嘱最稳妥,自书遗嘱需要全程亲笔书写签名。第三要保留相关证据,比如立遗嘱时的录像、见证人联系方式。
遇到继承纠纷时,建议先尝试家庭协商。可以请家族长辈、社区调解员协助沟通。协商不成时,要注意三年诉讼时效,从知道权利受侵害时开始计算。收集证据时要重点准备亲属关系证明、财产凭证、遗嘱原件等材料。
特别提醒注意两种特殊情况。第一种是遗产中包括债务,继承人需要在继承财产范围内偿还债务。第二种是存在未出生的胎儿,法律规定要为胎儿保留继承份额。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死体,保留的份额再按法定继承处理。
对于再婚家庭和跨国继承情况,建议提前做好规划。再婚夫妻可以通过遗嘱明确各自子女的继承范围。涉及海外资产的,需要同时遵守我国法律和财产所在地法律,最好咨询专业律师。
六、法律条文重点解读
《继承法》第十六条允许公民自由处置个人财产,但第二十八条设置了限制条款。这个条款规定,遗嘱必须为没有劳动能力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比如丈夫立遗嘱把所有财产留给情人,但妻子患有重病没有收入,这种情况下法院会判决部分遗产归妻子。
第十九条详细规定了遗嘱形式。公证遗嘱需要两名公证员在场,自书遗嘱要每页签名注日期,代书遗嘱需要两个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2021年民法典新增打印遗嘱形式,但要求每页都要签名和写日期。
关于遗产分割方法,第二十九条明确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比如农村宅基地房屋,通常会判给实际居住的继承人,其他继承人获得经济补偿。企业股权分割时,法院会优先考虑维持企业经营。
七、给普通人的实用建议
建议年满50岁的公民都考虑设立遗嘱。可以从列财产清单开始,记录房产、存款、投资账户等信息。选择继承人时,要考虑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比如子女的赡养情况、经济状况等。
立遗嘱不必一次性完成,可以随时修改。建议每三年复查一次,特别是发生子女结婚离婚、家庭添丁、大额财产变动等情况时。修改遗嘱要注意法律程序,新遗嘱会自动取代旧遗嘱。
对于复杂家庭关系,建议采用公证遗嘱。比如有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的情况,或者想把财产留给孙辈,公证处可以帮助完善法律手续。涉及公司股权、知识产权等特殊财产时,更需要专业人士协助。
最后提醒继承人注意税务问题。目前我国暂未开征遗产税,但继承房产过户需要缴纳契税、印花税等费用。建议提前了解相关税费标准,做好资金准备。对于大额遗产,可以咨询税务师进行合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