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劳动合同属于什么纠纷_不签劳动合同属于什么纠纷行为

导读:
(法律维权指南)
(劳动者必读手册)
### 一、未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很多老板以为不签劳动合同能省钱。这种行为已经违反法律规定。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没签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双倍工资。
这种情况对劳动者反而有利。劳动者要注意保留工作证据。比如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邮件都是有效证明。北京朝阳区法院去年处理过类似案件。某公司未签合同被判决支付员工9个月双倍工资。
法律不会因为没签合同就否定劳动关系。只要存在实际用工关系,劳动者权益就受保护。劳动者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慌张。收集好证据就能维护自身权益。
### 二、收集证据的具体方法
证明劳动关系存在需要三类证据。首先是工资支付凭证,包括转账记录和工资条。其次是工作证件,比如工牌和门禁卡。最后是日常工作记录,例如工作群聊天记录。
手机拍摄工作场所也有效。劳动者可以拍摄自己的工位、公司标识和日常工作场景。这些照片要显示拍摄时间。有家公司用未签合同逃避责任,员工提供带时间水印的照片后顺利胜诉。
同事证言也很重要。两个以上同事的证词可以作为辅助证据。但要注意证人必须出庭作证。微信聊天记录要保存原始载体,不能只保留截图。
### 三、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
劳动仲裁是解决纠纷的首要途径。准备好身份证复印件和证据材料。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申请书要写明具体诉求,比如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差额。
仲裁时效为一年。从知道权益受侵害时开始计算。上海某快递员离职三年后申请仲裁,因为超过时效被驳回。这个案例提醒大家要及时维权。
仲裁过程通常需要45天。如果双方同意调解,可能更快解决。杭州有劳动者通过调解拿到7万元赔偿。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四、常见的企业规避手段
有的企业让员工签承揽合同。这种合同写明双方是合作关系。但只要存在实际管理关系,法院仍会认定为劳动关系。苏州法院去年判决某快递站点承揽合同无效。
使用劳务派遣是另一种手段。企业通过第三方公司签订合同。这种情况要查清实际用工单位。法律规定用工单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最恶劣的是用现金发工资。这种情况下要保留工资签收单。深圳有劳动者收集了20个月的工资签收单,最终成功证明劳动关系。
### 五、劳动者的法定权益清单
未签合同劳动者享有五项基本权利。第一是双倍工资,最多可主张11个月。第二是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第三是工伤赔偿,不受合同影响。
第四是社会保险权益。企业必须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第五是带薪年假,工作满一年即可享受。重庆法院曾判决某餐饮企业补发员工3年带薪假工资。
特别注意追讨权益的时限。双倍工资主张不能超过用工满一年的时间点。北京某设计师工作满13个月才申请仲裁,最终只获得11个月赔偿。
(维权注意事项)
(行动指南)
遇到未签合同要保持冷静。先通过正常渠道与公司协商。协商不成再走法律程序。不要采取极端手段影响正常工作秩序。
保留证据要形成完整链条。单个证据可能被质疑,多个证据互相印证更有说服力。建议每月定期备份工作邮件和考勤记录。
咨询专业律师很重要。很多法律援助中心提供免费咨询。劳动者不要轻信网络上的片面信息。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法律帮助才能保障权益。
(结语)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的护身符。企业不签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相信法律的力量。记住维权过程也是普法过程。每个案例都在推动劳动环境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