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建设监理合同纠纷解决及案例分析_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怎样?

导读:
工程施工监理合同纠纷处理指南
一、工程监理合同常见问题解析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纠纷也跟着多起来。这类合同是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签的书面协议,主要约定双方怎么配合完成项目。监理单位作为第三方,要负责监督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最常见的纠纷有三种:不按合同办事、中途改合同条款、提前终止合作。
二、五步解决纠纷路线图
第一步要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先把合同原件、双方往来文件、工地会议记录、工程进度表和付款记录都找出来。这些材料要能证明哪一方没按约定办事。比如付款记录能显示有没有拖欠工程款,会议记录能说明双方沟通情况。
第二步要确定纠纷类型。看看问题是出在不按合同执行,还是中途改条款,或者有一方想提前终止合作。比如甲方拖欠监理费属于不按合同办事,乙方没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属于违约。
第三步要查法律规定。合同法第107条说违约方要承担责任,建筑法第35条要求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把关质量。这些条款能帮我们找到法律依据。普通人可以直接搜索"工程监理纠纷法律条文",找政府官网发布的文件。
第四步先尝试私下协商。双方可以约时间当面谈,或者通过微信、邮件沟通。谈的时候要带着之前准备的证据,比如把付款截图打印出来。协商成功的话要签书面和解协议,写清楚怎么解决问题。
第五步走法律程序。如果谈不拢,先去当地建设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就按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注意有些合同会写必须去特定仲裁机构。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话,最后可以去法院起诉,这个流程一般要3-6个月。
三、真实案例参考
第一个案例是监理公司追讨费用。某楼盘建设单位拖欠监理费8个月,监理方收集了监理日志、催款通知书和银行流水。他们先给甲方发律师函,列出合同法第109条关于按时付款的规定。双方经过三次谈判,最终达成延期分6期支付的方案。
第二个案例涉及工程质量纠纷。地下车库施工时,监理没发现钢筋规格不达标。建设单位根据建筑法第69条,要求监理单位赔偿返工损失。监理方拿出日常检查记录,证明施工方刻意隐瞒问题。最后法院判监理承担30%责任,因为确实存在监管疏忽。
四、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点
保存证据要注意时间节点。比如催款通知书要在应付款日30天内发送,现场照片要拍上当天报纸日期。所有材料最好复印三份,原件自己保管。
选法律条款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提前终止合同,重点看合同法第94条关于解约条件的规定。如果是质量纠纷,重点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36-38条。
谈判时要抓住对方弱点。比如施工单位怕影响后续接项目,建设单位担心耽误工程进度。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争取有利条件。
五、避免纠纷的实用建议
签合同时要把服务内容写具体。不要笼统写"负责工程监理",而要写明"每周3次现场检查""每月提交进度报告"等。付款方式要明确时间、金额和违约金标准。
日常管理要做好记录。监理人员要每天写工作日志,发现问题要拍照并让施工方签字确认。重要事项要通过书面函件沟通,微信聊天记录要定期备份。
出现矛盾要及早处理。发现对方有违约苗头时,要及时发函提醒。比如材料进场延迟超3天,就要正式发文要求整改,避免问题积累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