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农村自建房合同_农村自建房的合同应当怎样写

导读:
农村自建房合同纠纷应对指南
一、了解常见纠纷类型
农村自建房容易遇到五类合同问题。第一类是房屋质量不达标,比如墙面开裂、屋顶漏水、瓷砖脱落。第二类是施工进度拖延,约定三个月完工却拖到半年。第三类是费用争议,包工头临时加价或房主拖欠工钱。第四类是随意更改约定,比如私自替换便宜建材。第五类是证件问题,施工队拿不出正规资质文件。
二、签合同要注意三件事
签合同前要做足准备工作。房主要先查看《合同法》和《建筑法》,了解基本法律规定。现在各村镇司法所都有法律宣传手册,可以免费领取。接着要检查施工队证件,包括营业执照、施工资质证明和安全许可证。最后要逐条确认合同内容,必须写明施工范围、总费用、完工时间、付款方式和违约处理办法。
签合同时必须用书面形式。双方要当面签字按手印,最好找村干部作为见证人。合同里要提前写好纠纷处理方式,可以选择私下协商、找中间人调解、找仲裁机构处理或去法院打官司。
三、施工过程管理方法
房主要在施工期间做好三方面管理。每天至少去工地查看两次,重点检查水泥标号、钢筋粗细和地基深度。发现墙面歪斜或材料偷换要立即叫停施工,当场和工头沟通。每次付款都要留好收据,工程每完成一个阶段要拍照记录,所有对话尽量用手机录音。
四、纠纷处理四步走
出现问题时先尝试协商解决。房主可以约工头到村委会谈话,双方带着合同当面核对问题。协商时要明确整改要求,比如返工期限和赔偿金额,谈妥后要签书面协议。
如果工头不配合就找调解组织。每个乡镇都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会帮忙分析责任归属。调解成功会出具调解书,这份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但不用花钱。
前两种方法无效时就要走法律程序。合同里写明仲裁条款的要去当地仲裁委申请裁决,流程比法院快但需要交仲裁费。没约定仲裁的就直接去法院起诉,记得带上合同、付款凭证和现场照片作为证据。
五、真实案例参考
案例一:张师傅找工程队盖房遇到质量问题。二楼楼板浇筑后出现裂缝,施工队拒绝返工。张师傅拿出签约时拍的施工队资质复印件,发现对方根本没有建筑资质。通过仲裁程序,施工队被判赔偿6万元维修费。
案例二:李大姐家建房遭遇严重延期。合同约定120天完工,结果拖了八个月还没封顶。法院审理时发现合同明确写着"超期每天赔200元",判决施工队支付违约金2.4万元。法官特别指出,违约金数额不能超过总工程款的30%。
重要法律条款摘要:
1. 合同法107条:违约方必须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损失
2. 建筑法29条:无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
3. 建筑法55条:工程合同必须包含价格、工期等核心条款
4. 合同法128条:解决纠纷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途径
建房提示清单:
1. 签合同前查验证件原件
2. 详细记录每次工程进度
3. 材料进场时拍照留存
4. 分期付款要写收据
5. 重要沟通全程录音
6. 保留施工队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7. 验收时请专业监理人员
8. 竣工后索要质量保证书
这份指南详细说明了从签约准备到纠纷解决的全流程。农民朋友建房时要牢记"先看证、细签约、勤检查、留证据"十二字诀。遇到问题不要慌张,按照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顺序逐步解决。平时多参加村里举办的法律讲座,了解最新政策变化,才能更好保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