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违法案例解析_不动产登记领域人员违法案例

导读:
《当房产证名字被写错,教你五步要回房子》
**一、白纸黑字竟成空:老张头买地遭遇**
去年开春,老张头的建材公司看中城西一块地。他和老王公司签了转让合同,合同写明地块位置和八百万价格。老张分三次付清全款,最后一次亲自扛着现金去银行汇款。
到了办房产证的日子,老张发现证上还是老王公司的名字。这就像买新车拿到钥匙,行驶证写的却是4S店名字。老张急得满嘴起泡,整夜睡不着觉。
这种事在买卖房产时经常发生。有的是工作人员填错信息,有的是卖方故意耍赖,还有的是中介暗中动手脚。不管哪种情况,买家都要学会保护自己权益。
**二、证据收集三步走:微信语音也管用**
发现名字写错后,第一步要收集所有证据。合同原件要装在防水袋里保存,银行转账记录要打印带银行公章。连微信聊天记录都要截图保存,手机里的语音要转成文字版。
去年市法院处理过类似案子。买家靠微信里"保证过户"的聊天记录打赢官司。法官说现在电子证据和纸质合同有同等效力,但要注意保存原始记录。
重要提醒:所有付款都要走银行转账。现金交易最难证明,遇到耍赖的卖家,现金支付等于白给钱。
**三、找律师要挑专长:别找离婚律师办房产案**
收集完证据就该找律师。选律师要看专业领域,就像骨折要找骨科医生。去年李大姐家拆迁,找的律师专打离婚官司,结果连行政诉讼流程都不清楚。
专业房产律师熟悉《民法典》物权编条款。比如第214条规定,房产证登记谁的名字,法律就认定是谁的房。这条让很多买家吃亏,但好律师知道怎么破局。
找律师时要问三个问题:办过多少房产纠纷案?胜诉率多少?最近三年有没有类似案例?这三个问题能筛掉不靠谱的律师。
**四、两条维权路:找政府还是上法院**
维权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找政府部门的行政复议,就像学生向校长告状。要在发现名字错误后60天内,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的上级部门提交材料。
二是直接到法院起诉,这是更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诉讼时效只有六个月,超期就丧失胜诉权。去年赵老板卡在最后一天提交材料,差点错过机会。
行政复议不用花钱,处理更快。但要是对方有后台,这招可能不管用。法院诉讼更正规,但耗时较长,普通案子要审三四个月。
**五、法庭决胜关键:合同比房产证更重要**
打官司时,重点要证明买卖合同有效。根据《民法典》第215条,只要合同真实有效,就算没过户也能追回房产。去年省高院有个案例,买家靠这条要回已抵押的地皮。
法庭上要摆出三样铁证:签字盖章的买卖合同、完整的付款凭证、对方的承诺记录。法官最看重这三项,其他都是次要的。
如果对方说"只是代持房产",买家要拿出共同居住证明、装修付款单等证据。法院去年判的案子中,有个买家靠20年水电费缴费单,要回被亲戚冒名登记的房产。
**六、打赢官司后:强制过户有妙招**
胜诉后对方不配合,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法官会带着裁定书,直接到房管局修改房产登记信息。这招比求对方配合管用得多。
去年有个老赖拒不露面,法院在报纸公告15天后,直接办理了过户手续。现在全国联网查控,老赖名下的房产、存款、车辆都能被查到。
重要提示:执行申请要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提出。超过期限法院就不管了,这点千万要记牢。
**七、防骗指南:四招护住房产证**
预防永远比补救重要。签合同时要写明"违约金按日千分之三计算",违约成本高,卖家就不敢乱来。付款后七天内必须办过户,拖延容易出问题。
过户时要盯着工作人员填表,重点核对身份证号码和名字拼音。有个案例因为把"张骞"写成"张迁",导致房产证作废。
最好花500元请律师陪同过户。专业人士能发现普通人忽略的问题,比如土地性质、抵押情况、共有人签字等。
**八、血的教训: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有人为省税签"阴阳合同",结果法院按报税的低价判赔。有人用亲戚名字买房,最后要不回来。还有人心软允许延期过户,结果房价暴涨卖家反悔。
记住三条铁律:只用自己名字登记,合同条款找律师把关,付款后立即办过户。做到这三条,就能避开99%的房产纠纷。
房产证上的名字关系全家积蓄。多留个心眼,多问专业人士,才能守住辛苦挣来的家业。遇到问题别慌张,收集证据走法律程序,照样能把房子要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