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主次责任

导读:
交通事故处理全流程指南
一、认识主次责任
交通事故中的主次责任指根据各方的错误程度来划分责任大小。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把事故责任分为四种情况:全责、主责、次责和无责。例如前车突然急刹导致追尾,后车可能负主要责任。但前车如果刹车灯损坏,也可能要承担部分责任。
二、事故现场处理要点
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停车并打开双闪灯。所有人员应转移到安全区域。在车道后方50米处放置三角警示牌。夜间或视线不好时要增加到100米。这些措施能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现场保护要做到"三不移动":不移动车辆位置、不破坏地面痕迹、不随意丢弃物品。用手机拍摄全景照片时要包含道路标线和周围参照物。近景照片要拍清车辆接触部位和损伤情况。
三、证据收集关键点
收集证据要抓住黄金时间。监控录像保存期通常只有7天,要尽快向交警申请调取。记录目击者信息时要问清当时车速、行车方向和具体操作。手机拍摄视频要连续录制,不要中断。
医院诊断证明要详细记录伤情和治疗方案。保留所有医疗票据和交通费凭证。如果涉及误工费,需要单位开具收入证明和扣发工资证明。这些材料都要加盖公章。
四、赔偿协商技巧
协商前要明确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车辆维修费。伤残赔偿需要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等级证明。精神损害赔偿需要提供相关证据。
协商时要准备责任认定书复印件。赔偿金额可以参照当地法院判决标准。如果对方保险公司参与,要确认理赔人员是否有授权。协商结果要形成书面协议并由双方签字。
五、法律诉讼流程
起诉需要准备起诉状和证据清单。立案时要带身份证原件和事故认定书。诉讼费按索赔金额的2.5%预交。伤残鉴定要在举证期限内申请。法院调解阶段可以继续协商赔偿数额。
庭审时要重点说明责任划分依据。出示证据时要说明证明目的。对保险公司提出的免责条款要准备反驳意见。判决生效后15天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查封对方车辆或冻结银行账户。
常见问题解答
伤者拒绝做伤残鉴定时,可以申请法院指定鉴定机构。对方拖延赔偿可以申请财产保全。保险公司拒赔要审查保险合同免责条款。农村户口按城镇标准索赔需要提供居住证明和工作证明。
事故责任重新认定要在收到认定书3日内提出复核申请。新证据包括行车记录仪视频或专业机构出具的速度鉴定报告。复核结论作出后就不能再次申请。
注意事项
签订赔偿协议时要注明"本次事故一次性解决"。收条要写明"全部赔偿金已结清"。调解协议要经过司法确认才具有强制执行力。涉及人员死亡的赔偿协议需要所有继承人签字。
处理过程中不要轻易签署免责声明。不要接受保险公司直接赔付伤者的建议。重大伤亡事故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处理。要注意三年诉讼时效,从事故发生时开始计算。
法律依据说明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明确按过错比例赔偿原则。比如主责方承担70%赔偿责任,次责方承担30%。第77条规定调解不是诉讼必经程序。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侵权责任法第6条确立过错责任原则。比如驾驶员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就要担责。第26条规定被侵权人有过错可以减轻责任。比如行人闯红灯被撞,司机责任会减轻。
民事诉讼法第119条明确起诉条件。需要具体被告信息和明确诉讼请求。第64条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起诉方要提供证据证明赔偿请求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