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赠与的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_父母赠与算不算夫妻共同财产

导读:
父母给的钱算夫妻共同财产吗?五个关键点说清楚
一、钱的问题最容易让夫妻吵架
结婚后经常遇到父母给钱的情况。这笔钱到底算谁的?很多夫妻会为这个吵架。法律有明确规定,但很多人不清楚具体规则。这篇文章用简单的话解释清楚法律规定,告诉大家遇到问题该怎么办。
二、法律如何规定财产归属
法律规定夫妻财产分两种: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做生意赚的钱、版权或专利收入、继承或别人给的钱。但这里有个例外情况:如果父母给钱时明确说只给自己的孩子,这笔钱就算个人财产。
个人财产包括结婚前自己有的东西、受伤拿到的赔偿金、写明只给一方的遗产或赠与、自己专用的生活物品。比如女方父母给女儿买的首饰,如果明确说只给女儿,离婚时男方不能分。
三、父母给的钱到底归谁要看两点
关键要看父母给钱时有没有说清楚。两种情况结果完全不一样:
第一种情况:父母给钱时写了书面说明,或者有证人能证明他们说过这钱只给自己的孩子。比如转账时备注"仅赠予女儿个人",这笔钱就是个人财产。离婚时另一半不能要求分。
第二种情况:父母给钱时没做任何说明。比如过年直接给现金,没说给谁。这种情况就算共同财产。哪怕钱是打到自己孩子卡里,只要没特别说明,离婚时对方有权分一半。
四、遇到纠纷怎么办?五步解决法
第一步:先搞清楚钱的性质
查银行流水看钱的来源。找当时的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证人。如果父母给钱时有书面说明最好,没有的话要尽量收集其他证据。
第二步:准备证明材料
收集三类证据:书面赠与协议、转账凭证、知情人的证词。比如父母写的字条、银行流水单、办理转账时的见证人。微信聊天记录提到"这钱是给你买房用的"也可以当证据。
第三步:找专业律师咨询
带齐材料找婚姻律师。律师会帮忙分析证据够不够,法律上站不站得住脚。比如只有口头承诺没有书面证明,律师会告诉你胜算有多大。
第四步:先尝试和平解决
拿着证据和对方谈。可以提出签书面协议,写明这笔钱归属。很多夫妻其实不知道法律规定,看到证据后会同意协商。这样省时间省精力,还能避免撕破脸。
第五步:实在不行再打官司
如果对方不讲理,就直接起诉。注意要在离婚诉讼中提出财产分割请求。开庭时要提交所有证据原件,父母可能需要出庭作证。法院主要看是否有明确赠与表示,不会考虑"人情"因素。
五、两个真实案例看法院怎么判
案例1:写明给个人的钱不分
小王结婚时,父母转了50万到他账户,转账备注写"赠予小王个人购房使用"。三年后离婚,妻子要求分这笔钱。法院查看银行记录后认定这是小王个人财产,女方分不到。
案例2:没说清楚的钱要对半分
老张给儿子转了30万装修婚房,没留任何字据。儿子离婚时,儿媳拿出装修付款记录,证明这笔钱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法院判30万属于共同财产,女方分走15万。
六、处理这类问题的黄金原则
记住三条不能变的原则:
1. 父母给钱时要说清楚。最好写书面说明,转账备注写明用途。口头说的要找见证人。
2. 夫妻之间要坦诚。收到父母给的大额钱款,应该主动和对方说明性质。藏着掖着容易引发误会。
3. 保存证据最关键。银行流水保留5年以上,重要聊天记录不要删除。大额赠与最好去公证处做公证。
特别提醒三种危险情况:
1. 买房时父母部分出资:如果房产证写夫妻双方名字,就算父母出的钱没说清,也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2. 婚后多年给的零花钱:累计金额大的话,可能被认定为共同生活费用,离婚时要不回来。
3. 用于家庭共同开支:比如用父母给的钱装修房子、买家电,就算当初是给个人的,花掉的部分也不能追回。
最后给夫妻的实用建议:
1. 大额赠与一定要签协议,模板可以找律师写。
2. 单独开银行卡存父母给的钱,不要和工资卡混用。
3. 买车买房等大件,尽量让父母直接转账给卖家,保留付款凭证。
4. 如果打算留给子女个人,最好办理公证手续。
5. 夫妻之间可以签财产约定协议,明确哪些是个人财产。
这些方法既能保护自己权益,也能避免伤感情。记住,法律保护的是有准备的人。提前做好规划,比事后打官司更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