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赠与子女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_父母赠与子女财产要交税吗

导读:
父母给子女的钱算谁的?
夫妻离婚时的财产纠纷中,父母赠送给子女的钱财归属问题经常引发争吵。许多父母担心自己给孩子的钱会被另一半分走,而子女配偶则觉得这些钱应该算作共同财产。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法律怎么说?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明确规定,婚后获得的赠与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补充说明,如果赠与文件写明只给一方,就属于个人财产。这两条法律看起来简单,实际运用时却常常产生争议。
关键要看这一点
赠与是否有效要看三个条件。第一,父母和孩子都要明确同意赠与这件事。第二,要说明给的具体东西是什么,比如是现金还是房子。第三,要有书面记录或转账证明。很多家庭因为没留证据,最后说不清楚。
如果父母在转账时备注了"给儿子个人买房用",或者签了书面说明,这笔钱就会被认定为个人财产。但要是直接给现金,或者只说"给你们小两口用",就可能被算作共同财产。
遇到问题怎么办?
第一步要收集所有证据。找找看有没有当时的聊天记录、转账备注、书面协议或者见证人。有位女士就靠微信里婆婆说的"这20万是给我女儿应急用"这句话,成功保住了这笔钱。
第二步要看钱用在哪里。如果这笔钱一直存在个人账户没动过,更容易被认定个人财产。但要是用来买了夫妻共住的房子,或者给家里添置了大件物品,就可能变成共同财产。
第三步要咨询专业律师。每个案件细节不同,有位先生就吃了亏,他以为父母给的首付款肯定是自己的,结果因为写在两人名下,最后被分走一半。
看真实案例就明白
张先生父母在他婚后转账50万买房,汇款单备注"给儿子购房专用"。离婚时法院判定这属于张先生个人财产。但王女士父母给的钱没留证据,虽然说是给女儿,最后还是被分走30%。
最近有个新案例,李先生父母把老房子过户给他时签了书面协议,特别写明"仅赠予儿子个人"。三年后离婚,这套房子完整保留给了李先生。
需要注意的情况
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婚前赠与。如果父母在领证前就把房子过户,就算没写说明,通常也算个人财产。但要是婚后还在继续还贷,还贷部分可能需要分割。
还有一种情况是多次赠与。赵女士父母分五次给她转款,前三次都有备注,后两次忘记写。结果离婚时,前三次的钱保住了,后两次被算作共同财产。
保护财产的小技巧
想保护父母给的钱,可以试试这些方法。第一,转账时一定要写备注,比如"赠予女儿个人使用"。第二,大额赠与最好签书面协议,去公证处做个公证更保险。第三,单独开张银行卡存放这些钱,不要和共同存款混在一起。
如果已经用了赠与款买房,记得保留所有交易记录。有对夫妻用赠与款付首付,女方保留了父母转账记录和购房合同,最后成功要回了首付款部分。
常见问题解答
问:父母给的金饰算个人财产吗?
答:如果明确说是给子女个人的,就算。但要是婚礼上给的,可能视为给夫妻双方。
问:婚后父母帮还房贷怎么算?
答:需要看还款来源。如果是父母账户直接还贷并有备注,可视为个人财产。用共同收入还贷则算共同部分。
问:口头承诺有效吗?
答:除非对方承认,否则很难证明。最好有见证人或录音证据。
问:赠与给孙辈的钱归谁?
答:这笔钱属于孩子,由监护人保管,离婚时不能分割。
总结要点
处理这类问题要记住三个要点。首先,任何赠与都要留证据,白纸黑字最可靠。其次,钱财要和共同财产分开管理,避免混在一起。最后,遇到纠纷要找专业律师,别自己瞎折腾。
现在很多年轻夫妻会签婚前协议,提前约定好这类财产的归属。虽然刚开始有点尴尬,但能避免以后的麻烦。父母在给钱时也要多留心,别让好心变成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