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赠与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_父母赠与钱财算不算共同财产

导读:
父母赠房算谁的?五步看懂财产归属
一、婚前婚后大不同:父母赠房算谁的?
婚姻生活中的财产问题很复杂。很多年轻夫妻结婚时收到父母送的房子或钱,这些礼物到底归谁?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家庭。我们通过真实案例和法律条文,帮你理清关键知识点。
二、法律条文划重点:这些规定要记清
我国《婚姻法》第17条说,夫妻结婚期间得到的财产,属于两人共有。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第18条补充说,医疗赔偿金、写明只给一方的遗产或赠礼,属于个人财产。
最高法的补充解释说得更清楚。2003年的司法解释第7条强调,婚前父母送的财产,除非特别说明给夫妻俩,否则算子女个人财产。
三、结婚前收礼怎么算?
小王在领证前收到父母买的婚房。三年后离婚时,妻子要求分这套房。法院查看购房合同发现,房子是小王婚前买的,父母付款凭证时间在结婚登记前。最终判定房子归小王个人所有。
这种情况有三个判断要点:
1. 礼物赠送时间在结婚登记前
2. 付款凭证日期在婚前
3. 父母没特别说明是给夫妻俩的
常见误区要注意:婚前送的礼物,就算婚后办房产证,只要钱是婚前付的,仍算个人财产。
四、婚后收礼又该如何处理?
小李结婚第二年,父母出钱买了套学区房。离婚时丈夫要求分房。关键看购房合同怎么写:
- 合同写"送给小李个人":属个人财产
- 合同没特别说明:算夫妻共有
有个典型案例:2018年张女士父母买房时,在合同里写明"此房仅赠予女儿个人"。离婚时法院支持了张女士的单独所有权。
重要提醒:婚后收礼一定要留书面证据。微信聊天记录、赠与协议、转账备注都能作为证明。
五、五步操作指南:保护你的财产权益
1. 看时间点
拿出结婚证对照礼物时间。婚前婚后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这个时间点要卡准。
2. 查书面材料
翻找购房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重点看有没有"赠予个人"的字样,付款时间是否清晰。
3. 找专业帮助
复杂情况要找律师。比如父母付首付婚后还贷的情况,需要计算补偿比例。
4. 保存证据链
收集五类材料:
- 银行流水(显示父母账户转出记录)
- 购房合同原件
- 房产证办理时间
- 聊天记录(父母说明赠房意图)
- 公证处文件
5. 及时办理手续
婚后受赠房产,建议做产权公证。500-800元公证费能避免日后数十万损失。
真实教训:刘先生婚后收房没办公证,离婚时妻子分走45%份额。如果他当时花半小时做赠与公证,就能保住整套房。
特别提醒三种危险情况:
- 父母用现金付款(难以追溯来源)
- 房产登记在对方名下
- 婚后共同还贷
应对方法:
- 现金付款要留收据
- 及时办理加名手续
- 还贷账户单独开设
六、关键要点总结
婚前赠与看时间,婚后收礼看约定。白纸黑字最重要,证据齐全最保险。遇到纠纷不要慌,法律程序有保障。记住及时咨询专业人士,花小钱能省大麻烦。
最后提醒:2021年起实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新增"家务劳动补偿"条款。如果房产涉及多年共同还贷,即便登记在一方名下,另一方也可能获得补偿。具体情况建议咨询当地律师。
(注:本文案例均改编自真实判决,为保护隐私采用化名。各地司法实践存在差异,请以最新法律法规为准)
---
这篇文章通过拆分复杂法律条文为日常用语,采用短句和场景化案例,帮助读者建立清晰认知。每个部分聚焦一个主题,用"婚前-婚后"对比、"五步指南"等结构化呈现,避免专业术语堆砌。通过真实案例和操作建议,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可执行方案,符合普通读者的理解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