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赠与协议不公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_房屋赠与协议一定要公证处公证吗

导读:
房屋赠与协议必须公证吗?五个关键问题讲清楚
一、房屋赠与协议不公证有效吗?
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协议。它用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房屋赠与协议属于合同的一种,不公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只要协议内容合法,双方自愿签订,这份协议就受法律保护。
但需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赠与人在过户前反悔。合同法允许赠与人在房屋过户前撤销赠与。第二种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协议。这类协议即使没过户,赠与人也不能随便反悔。比如父母把房子公证赠与子女后,就不能随意要回房子。
二、公证过的协议有什么特别作用?
公证过的协议在打官司时有更强证明力。法院处理纠纷时,会优先采信公证协议的内容。比如兄弟两人争夺父母留下的房产,持有公证协议的一方更容易胜诉。
公证还能防范协议被篡改。公证处会保留协议原件,当事人手里拿的是复印件。如果有人想修改协议内容,公证处的存档文件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三、签协议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首先确认签约人资格。赠与人必须是房主本人,受赠人可以是任何人。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代为签约,但必须出具监护关系证明。
协议内容要包含六个要素:双方身份信息、房屋具体地址、房产证编号、赠与条件、过户时间、签字日期。特别要注意写明"无偿赠与",避免被认定为买卖关系。
四、过户手续怎么办?
第一步是准备材料。需要带身份证、房产证、赠与协议原件。如果是夫妻共同房产,必须两人同时到场签字。
到房产交易中心填写申请表。工作人员会核对材料真实性。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缴纳契税,目前赠与房产按3%税率征收。
最后领取新房产证。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实现"当天办结",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能拿到新证。记得要保存好缴费凭证和回执单。
五、遇到纠纷怎么处理?
常见纠纷有三种:赠与人反悔、其他继承人反对、协议内容不明确。处理原则是"协议优先,法律补充"。先看协议约定,没有约定的按法律规定。
2025年北京有个典型案例。王先生将房子赠与侄子,但没过户就去世了。王先生的子女起诉要求撤销赠与。法院判决赠与协议有效,侄子凭协议完成过户。这个案例说明书面协议的重要性。
特别提醒两点:口头承诺不算数,必须签书面协议。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辅助证据,但不能单独作为赠与证明。最好在协议里写明"本协议取代之前所有口头约定"。
补充说明:
1. 直系亲属赠与免个人所得税,但需要缴纳契税
2. 非住宅赠与要多交土地增值税
3. 农村宅基地房屋只能赠与本村村民
4. 按揭中的房屋需要先还清贷款才能赠与
5. 赠与协议可以附条件,比如要求受赠人负责养老
办理流程图:
准备材料 → 签订协议 →(可选公证)→ 缴纳税费 → 申请过户 → 领取新证
费用清单(以100万房产为例):
公证费:2000-3000元
契税:3万元
登记费:80元
工本费:10元
常见问题解答:
问:赠与的房子再出售要交20%个税吗?
答:如果是唯一住房且满五年,按1%缴纳。非唯一住房按20%差额征税。
问:可以撤销已经公证的赠与吗?
答:除非受赠人存在严重虐待行为,否则不能撤销。
问:夫妻间赠与需要公证吗?
答:法律不强制要求,但建议办理。避免离婚时产生争议。
问:赠与协议需要见证人吗?
答:不是必须的。有见证人签字可以增强证明力,但需要写明见证人身份。
重要提醒:各地政策可能有差异,建议办理前咨询当地房管局。涉及大额房产赠与时,最好请专业律师审核协议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