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_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后题答案

导读:
(一)工程合同里的隐形陷阱
老张在工地搅拌机旁抽烟时,手抖得连打火机都按不稳。他刚被甲方以资质问题拒付三十万工程款,手里的合同成了废纸。这个案例揭开工程合同层层叠叠的法律陷阱,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人血本无归。
(二)招投标环节的常见套路
招标文件常埋着三颗地雷。第一颗是特定资质要求,比如要求持有冷门认证证书。第二颗是付款条件陷阱,有的合同把尾款拖到验收后半年。第三颗是技术参数定向标,某市政项目曾指定德国液压系统,后来查实中标方是甲方亲属企业。
投标报价存在两种极端情况。有的企业报出低于成本价中标,某1000万标的出现380万报价,最终导致项目烂尾。有的利用《招标投标法》漏洞,在标书中设置矛盾条款,后期通过索赔获利。
(三)合同签订的七大关键点
签订合同时要重点核对七个条款。工程变更条款要写明价格调整机制,某项目因未约定变更计价方式,最终亏损20%。付款方式必须具体到发票类型和付款时间,曾有甲方用承兑汇票拖延支付。
争议解决条款要避开对方属地法院,建议选择工程所在地仲裁机构。某承包商在甲方所在地法院连败三场,改选仲裁后追回欠款。补充协议必须双方盖章,口头承诺在法律上无效。
(四)施工过程的证据管理
工程变更必须保留书面记录。建议使用带编号的变更单,要求甲方代表签字并按手印。某项目因变更单只有项目经理签字,法院认定证据不足。
工期索赔要收集完整证据链。包括政府通知、天气记录、材料涨价凭证等。某项目凭借环保督查文件成功索赔,但普通雨季延误不被法院支持。
(五)纠纷解决的三种途径
调解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式。通过住建局调解中心协调,某承包商三天收回200万欠款。调解时要援引具体法律条文,比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内容。
诉讼前要做好司法鉴定。选择双方认可的检测机构,某承包商花5万检测费挽回120万损失。注意诉讼时效,工程合同纠纷诉讼期为三年。
(六)工程合同风险防范要点
招标阶段要逐字研究文件,警惕"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条款。合同审查应聘请专业律师,某企业花5000元律师费避免百万元损失。履约过程要建立证据档案,包括会议纪要、验收单、往来函件等。
建议工程人员常备三本法律手册:《民法典》合同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定期参加法律培训,某施工队通过学习成功识破阴阳合同陷阱。
工程合同管理本质是风险控制游戏。每个签名都关联法律责任,每份文件都可能是救命稻草。保持法律警觉性,才能在工程领域稳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