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降低工程价款的合同类型包括哪些(变相降低工程价款的合同类型包括什么)

导读:
建设工程合同五大常见类型详解
一、总价合同适合简单项目
总价合同会提前确定项目总价。承包人需要按照这个价格完成全部工作。这种合同对发包方有利。发包方在招标时容易比较不同承包商的报价。付款金额也容易计算。
但这种合同有使用限制。它只适合工程量明确的小型项目。工期不能太长。技术要求不能太复杂。风险也要控制在较小范围。采用这种合同需要详细的设计图纸。图纸要能让承包人准确计算工作量。
总价合同有两种常见形式。固定总价合同的价格完全不变。可调总价合同允许根据特殊情况调整价格。比如遇到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时,双方可以协商修改合同总价。
二、单价合同应用最广泛
单价合同按具体项目计价。承包方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每个分项工程都有单独的价格。这种合同适合大多数工程项目。
它的好处是风险分摊合理。发包方承担工程量变化的风险。承包方承担单位成本风险。能激励承包方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合同成立需要双方确认单价计算方式。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际工程量的核对。
单价合同也分两种类型。固定单价合同的单价不可更改。可调单价合同允许根据约定条件调整单价。比如当市场人工费上涨超过5%时,可以重新商定人工单价。
三、成本加服务费合同风险高
这种合同由发包方支付全部成本。另外支付约定好的服务费。承包方没有成本压力。所有风险都由发包方承担。承包方可能不会主动控制成本。
常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成本加固定服务费。第二种按成本比例支付服务费。第三种在成本外支付固定奖金。第四种设定最高服务费限额。还有按工时和材料计费的补偿合同。
这类合同适合紧急工程。比如灾后重建项目。发包方需要快速开工,来不及做详细预算。也适用于新技术试验工程。承包方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成本。
四、全过程承包合同要求高
这种合同俗称"交钥匙工程"。承包方负责从设计到投产的全流程。适合大型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投资方只需要提出使用需求和工期。
总承包商要完成十多项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人员培训等。还要管理协调各分包单位。需要很强的综合实力。
国际大公司常采用联合体形式。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承包集团。还会联合材料供应商和专业分包商。这种模式能提高竞争力。
五、专项承包合同分工明确
这种合同针对专业性强的工作。比如地质勘探、特殊工艺设计、设备系统安装。可以由总包方分包,也可以由业主直接发包。
常见类型有三种。技术服务类包括辅助研究和专业勘察。专业施工类处理特殊工程问题。比如深基坑支护、钢结构安装。还有新兴的BOT模式。承包方负责建设、运营后再移交。
施工承包分三种情况。全部包工包料最常见。包工不包料适合劳务分包。包部分材料常见于统供材料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主要建材,承包方负责辅材。
工程价款调整五类情况
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五种调价情况。第一类是法规政策变化。比如新出台的环保标准增加成本。第二类是工程变更。包括设计修改、工程量增减、新增工作内容。
第三类是物价波动。材料涨价超过合同约定幅度时可以调整。暂估价项目确定后要重新计价。第四类是索赔补偿。遇到自然灾害可以索赔损失。工期延误要支付赔偿金。
第五类包括现场签证和其他约定事项。所有调整费用都要及时确认。调整后的金额随进度款支付。不能拖到工程结算时才处理。
混合合同税务处理要点
一个合同包含不同业务要特别注意税务。比如同时涉及设备销售和安装服务。根据税法规定,生产企业要按销售货物全额缴增值税。商贸企业同样适用这个规则。
其他单位按服务收入缴税。比如建筑公司签订的混合合同。设备款和安装费要分开核算。不能正确区分的要从高计税。签订合同时要明确不同项目的金额。
合同选择注意事项
选择合同类型要考虑五个要素。第一是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小型简单项目适合总价合同。第二是设计深度。图纸不完善时不宜用总价合同。
第三是风险承受能力。发包方想控制成本就选总价合同。承包方要规避风险可选单价合同。第四是工期要求。紧急工程适合成本加服务费合同。
第五是双方信任程度。长期合作单位可以灵活选择。无论选哪种合同,都要平衡双方利益。不能单方面追求己方利益最大化。合理的风险分担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合同类型直接影响项目管理效果。总价合同需要严格的设计审查。单价合同要加强过程计量。成本合同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正确选择合同类型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