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尽职调查合同_法律尽职调查合同怎么写

导读:
# 企业签约前必须知道的五件事
## 一、为什么每份合同都要提前检查
做生意签合同时,白纸黑字写的东西最关键。企业找人签合同前必须做法律审查,这就像买房子前要检查房屋质量一样重要。法律审查能帮企业发现合同里的陷阱,避免后面出问题。
法律审查主要做三件事:第一,查清楚合作方有没有签约资格。第二,核对合同内容有没有违法条款。第三,预测可能发生的纠纷。比如去年有家服装厂和布料商签合同时,没查对方营业执照,结果付了定金才发现对方公司早就注销了。
## 二、做好法律审查的七个步骤
第一步要明确检查范围。不同合同需要查的内容不一样,比如租房合同主要看房产证,采购合同要查产品质量标准。某电商平台去年签物流合同时,专门检查了快递公司的运输许可证和保险单。
第二步收集相关资料。需要准备合同草案、公司执照复印件、行业特别许可证等。建筑公司签工程合同时,通常会要施工方的安全许可证和员工保险证明。
第三步查合作方底细。重点看三点:公司是不是正常经营,有没有被处罚记录,银行信用好不好。去年有家餐厅加盟品牌被曝光,就是因为加盟商没查总部的特许经营资质。
第四步逐条检查合同内容。主要看付款方式、交货时间、违约赔偿这些关键条款。手机配件厂曾吃过亏,合同里写"验收合格后付款",但没写清楚验收标准,导致货款被拖欠半年。
第五步找出法律风险点。常见问题包括条款违法、责任划分不清、争议解决方式不明确。食品厂和包装供应商的合同曾因缺少食品安全责任条款,被监管部门罚款。
第六步给出修改建议。律师通常会标出问题条款,给出两种以上修改方案。某科技公司在投资协议中加入了对赌条款,律师建议明确计算方式后顺利签约。
第七步整理成书面报告。报告要写清发现问题、法律依据和解决建议。房地产公司收购土地时,尽职调查报告列明了土地性质变更风险,帮助公司成功压价30%。
## 三、千万级合同踩过的坑
2025年某集团收购矿泉水厂的案例值得警惕。这份价值2.8亿的合同出现三个大问题:法人代表没签字、水源检测标准不明确、违约赔偿计算方式缺失。这些问题差点让收购案流产。
审查时发现,合同只有公司盖章没有法人签字。根据《合同法》第九条,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最后双方补签文件才保住交易。
在水质条款部分,合同只写"符合国家标准",但没写明具体检测方法。律师建议增加第三方检测机构条款,避免日后扯皮。
## 四、必须知道的三大法律条款
第一是签约资格条款。根据《合同法》第九条,签约方必须是合法存在的公司或个人。去年有家网红签约MCN机构,后来发现对方用已注销的公司签约,合同被判无效。
第二是必备条款规定。《合同法》第十二条列出八项基本内容,缺了就可能出问题。家具厂和商场签的入驻合同曾漏写解约条件,双方闹翻时僵持了八个月。
第三是合同无效情形。《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明确五种无效情况,比如欺诈签约或损害公共利益。有家培训机构用虚假师资宣传招生,签订的培训合同被法院判定无效。
## 五、做好法律审查的实际好处
广东某建材公司坚持合同审查三年,合同纠纷减少70%。他们主要做三件事:建立合同模板库、培训业务人员、重要合同双重审核。现在签约效率反而提高,因为业务员知道哪些条款不能改。
浙江的电商平台把审查流程搬到线上,合同自动比对法律数据库。系统会标记风险条款,法务部处理时间缩短60%。特殊行业合同还会触发额外检查,比如医疗器械合同自动加入质量追踪条款。
北京律师事务所统计显示,经过专业审查的合同,后期发生诉讼的概率降低83%。企业花在审查上的每1小时,平均能避免37小时的纠纷处理时间。某物流公司去年审查修改的17份合同,全年零违约记录。
(全文共215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