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赠与夫妻一方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_别人赠与的钱还能要回去吗

导读:
婚姻中的财产归属难题
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获得的财物归属问题常引发纠纷。当一方收到他人赠送的财物时,这些财物究竟属于夫妻共有还是个人所有?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财产分割的结果,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法律条文来判断。
法律条文里的关键线索
我国婚姻法对财产归属有明确界定。第十七条规定婚姻期间获得的五类财产属于夫妻共有,包括工资收入、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赠与财产以及其他共有财产。第十八条专门列出五种属于个人财产的情况,其中第三项明确指出:如果遗嘱或赠与合同写明只给一方,这部分财产就属于个人所有。
这两条法律形成判断标准的关键。认定赠与财产归属时,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书面约定。如果没有明确说明,就可能被认定为共有财产。比如父母赠送子女的财物,如果有书面材料说明只给子女个人,这部分财产在离婚时就不会被分割。
四步破解财产归属谜题
第一步要核实财物性质。通过银行流水、购物凭证等材料,确定财物确实属于赠与性质,而不是借贷或买卖关系。如果是婚前获得的财物,直接属于个人财产。
第二步要查找书面凭证。重点查看赠与合同、遗嘱等文件是否包含"仅归某人所有"的说明。微信聊天记录、邮件往来中如果有类似表述,也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第三步要确认赠与时间。婚姻存续期间获得的财物更容易被认定为共有财产。如果是婚前获得或离婚后获得的,通常视为个人财产。
第四步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当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时,可以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需要注意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知道权利受侵害时开始计算。
现实案例揭示裁判规则
某公司高管获得单位奖励的汽车,离婚时被认定为个人财产。法院认为该汽车属于工作表现奖励,属于生产经营收益范畴。虽然婚姻法规定经营收益属于共有财产,但具体到个人职业相关的专项奖励,司法实践中常判定为个人财产。
另一个案例中,妻子继承的房产被判定为夫妻共有。虽然房产来自女方父母,但继承发生在婚姻期间,且遗嘱没有明确说明只给女儿。这个判决提醒我们,继承财产时最好在遗嘱中写明归属。
守护财产权益的实用建议
处理这类纠纷时要注意三点。首先,重要财物赠与建议签订书面协议。父母给子女买房时,可以在赠与合同注明"此房仅赠予某某个人"。其次,保留完整的证据链。银行转账要备注用途,贵重物品交接要拍照记录。最后,遇到争议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律师可以帮助梳理证据材料,判断案件走向。
对于准备结婚的人,建议做好婚前财产公证。婚后接受大额赠与时,可以要求赠与人出具书面说明。这些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日后的纠纷风险。当婚姻出现危机时,要及时清点财产清单,避免对方转移隐匿财产。
财产归属认定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通过了解法律规定、保存有效证据、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婚姻需要用心经营,财产问题也要提前规划,这样才能为家庭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