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个人和公司各承担多少_工伤保险个人承担多少费用

导读:
工伤保险全解析:员工不用交钱?公司该怎么操作?
一、工伤保险到底保什么?
工伤保险是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或得职业病时获得帮助的制度。这个制度能帮员工拿到医疗费和生活补助,同时也能帮企业分担赔偿压力。
工伤保险的钱全部由企业出钱交。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作风险设定不同的缴费比例。比如建筑行业比办公室工作的缴费比例高,因为工地更容易出事故。每个企业每年的缴费比例还会调整,主要看企业过去三年有没有发生过工伤事故。
二、为什么员工不用交一分钱?
法律规定企业必须给员工交工伤保险,员工自己不用出钱。《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和《工伤保险条例》第十条写得清清楚楚,工伤保险的钱只能由企业来交。这个规定有两个好处,一是保护劳动者权益,二是让企业更重视安全生产。
要注意的是,有些企业会把本应自己承担的保险费转嫁给员工。比如从工资里扣钱来交工伤保险,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员工发现这种情况可以立即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三、办理工伤保险的五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是立即报告工伤。员工受伤后要在24小时内告诉单位,最好用书面形式报告。如果是突发疾病,要在48小时内报告。单位收到报告后要在30天内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第二步是收集证明材料。需要准备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现场目击者证词。如果是交通事故导致的工伤,还要提供交警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书。
第三步是配合工伤认定。社保部门会在15个工作日内给出认定结果。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可以在60天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6个月内向法院起诉。
第四步是申请工伤待遇。认定通过后可以报销医疗费,住院期间每天有伙食补助。如果造成残疾,可以拿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等级分为1-10级,补助金标准从27个月工资到7个月工资不等。
第五步是处理后续问题。如果伤情发生变化,可以在1年内申请复查鉴定。员工离职时还能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这两项加起来最高能拿到30个月工资。
四、真实案例告诉你该怎么做
某快递公司装卸工李师傅在搬运货物时摔伤,公司拖了两个月才申请工伤认定。社保局以超时为由不予受理,李师傅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公司赔偿李师傅全部医疗费和停工留薪期工资共计8.6万元。
这个案例说明企业必须及时申报工伤。如果企业不配合,员工可以自己申请认定。法律规定员工个人申请的时限是事故发生后1年内,这给劳动者留出了充足时间。
某化工厂技术员王女士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患上职业病,公司不承认是工伤。王女士自己收集了十年来的体检报告和工作记录,成功通过劳动能力鉴定为四级伤残,最终获得62万元赔偿。
这个案例提醒劳动者要注意保存工作记录。日常的排班表、工作交接记录、体检报告都是重要证据。特别是职业病认定,需要证明疾病与工作环境的因果关系。
五、企业不交保险会有什么后果?
某建筑公司三年没给工人交工伤保险,结果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社保局责令公司补缴120万元保险费,还要支付每天600元的滞纳金。受伤工人的医疗费38万元全部由公司自掏腰包。
法律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企业欠缴保险费不仅要补交,还要按日加收0.05%的滞纳金。如果发生工伤事故时企业没参保,所有赔偿都要企业自己承担,包括本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
六、重点法律条文要记牢
《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未缴纳工伤保险期间发生工伤的,由企业支付全部费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企业补缴保险费后,新发生的费用才能由基金支付。
2023年新修订的《工伤认定办法》明确,员工上下班途中接送孩子、买菜等合理路线发生事故也算工伤。但醉酒驾驶、故意犯罪导致伤亡的不予认定。
七、给劳动者和企业的建议
员工要做的三件事:签订正规劳动合同、保存工资条和工作记录、受伤后及时就医并保留病历。企业要注意的三要点:入职30天内必须参保、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建立工伤预防机制。
遇到纠纷时的处理方式:先与企业协商,协商不成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要注意工伤认定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6个月。
八、常见问题解答
临时工要不要交保险?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就必须交,与企业是否签订合同无关。试用期员工同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务派遣工的保险费由用工单位缴纳。
下班后聚餐受伤算不算工伤?如果是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就算,私人聚会不算。出差期间在宾馆洗澡摔伤算工伤,但私自外出游玩受伤不算。
九、最新政策变化
2024年起,建筑行业全面实行按项目参保制度。建设单位要在开工前为整个项目的所有工人一次性办理工伤保险。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平台企业要为接单骑手缴纳保险费。
十、记住这些关键数字
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单位30天,个人1年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时限:伤情稳定后1年内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23年为94.8万元)
伤残就业补助金:5-30个月当地平均工资
工伤保险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劳动者要主动了解自己的权利,企业也要依法履行义务。遇到具体问题可以拨打12333全国社保服务热线咨询,或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现场办理。保留好相关证据材料,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