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是物权还是债权_担保物权是财产权吗

导读:
担保法律问题实战指南:五步搞定纠纷
一、担保到底是什么性质?
担保在我们的经济活动中随处可见。它像一座桥,连接着借钱的人和出钱的人。但这座桥到底是属于哪种法律性质,很多人搞不清楚。法律界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担保是物品权。简单说就是当借钱的人还不上钱时,出钱的人可以直接拿担保的东西来抵债。比如张三向银行借钱,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如果张三还不上钱,银行就能把房子卖了抵债。这种权利写在《物权法》第170条里,法律明确说担保合同就是设立物品权的合同。
第二种看法认为担保是欠款权。这种情况就像李四帮王五做担保,保证王五会还钱。如果王五跑路了,出钱的人只能找李四要钱,但不能直接拿李四的东西。这种担保主要依据《担保法》第18条,属于欠款性质的保证。
二、怎么判断属于哪种担保?
判断担保类型要看具体合同内容。这里教大家三个判断方法:
第一步看担保方式。如果用房子、车子等具体物品做担保,基本属于物品权担保。比如用房产证办理抵押登记,这种就是典型的物品权担保。
第二步看合同条款。合同里如果写着"优先受偿""处置担保物"等字眼,通常属于物品权担保。如果写的是"保证还款""连带责任"等,就属于欠款担保。
第三步看法律规定。我国《物权法》把抵押、质押、留置归为物品权担保。而《担保法》里的保证、定金属于欠款担保。
三、处理担保纠纷五步走
遇到担保纠纷不要慌,按这五个步骤处理:
第一步确认合同类型。拿出担保合同仔细看,是物品抵押合同还是还款保证合同。比如合同里写明用机器设备做抵押,就是物品权担保。
第二步查对应法律条文。物品权担保主要查《物权法》和最高院的相关解释。欠款担保要重点看《担保法》和配套司法解释。
第三步核实手续是否齐全。物品权担保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等法定手续。比如房产抵押没做登记,这个担保就无效。欠款担保主要看保证人签名是否真实。
第四步评估担保有效性。检查担保人有没有资格,比如国家机关不能做担保人。还要看担保物品是否合法,走私物品不能做担保。
第五步选择维权方式。物品权担保可以直接拍卖担保物,比如工厂设备抵押的可以申请法院拍卖。欠款担保需要起诉保证人,要求他替借款人还钱。
四、真实案例教你应对
案例一:公司借款纠纷
某建材公司向银行借款500万,用厂房做抵押并办理登记。后来公司倒闭,银行起诉要拍卖厂房。法院支持银行诉求,因为抵押登记合法有效,银行有权优先受偿。
这个案例说明物品权担保的关键在于登记手续。只要手续齐全,债权人就能直接处置担保物。
案例二:个人担保纠纷
小张找朋友借20万买车,老王口头答应做担保人。后来小张跑路,朋友起诉老王还钱。法院判决老王不用还钱,因为担保没有书面合同。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欠款担保必须签书面合同。口头担保法律不承认,保证人不用担责。
案例三:重复抵押纠纷
某开发商把同一栋楼抵押给三家银行借款。后来资不抵债,三家银行争抢抵押物。法院按抵押登记时间顺序清偿债务,先登记的银行先受偿。
这种情况常见于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债权人要注意及时办理抵押登记,登记时间决定受偿顺序。
五、重要注意事项
1. 物品权担保必须登记
房产抵押要去房管局登记,车辆质押要去车管所备案。没有登记的担保等于白纸一张,出问题时不具备法律效力。
2. 注意担保时效
欠款担保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还款到期日开始算。超过时效法院就不受理了。物品权担保没有时效限制,但主张权利要及时。
3. 谨慎选择担保方式
物品权担保对债权人更有利,可以直接处置担保物。欠款担保要保证人有还款能力才行。建议优先选择物品权担保方式。
4. 警惕无效担保
法律规定学校医院等公益单位的财产不能抵押。用法律禁止流通的物品做担保也无效。签合同前要确认担保物合法性。
5. 及时采取法律行动
发现债务人有转移财产迹象时,要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对恶意逃债行为,可以追究拒执罪等刑事责任。
6. 注意担保范围
明确约定担保范围包括本金、利息、违约金等。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法律默认只担保本金和利息。
7. 定期检查担保物
对机器设备等抵押物要定期查看,防止被损坏或转移。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法律措施。
8. 保留所有凭证
保管好担保合同、付款凭证、往来函件等材料。打官司时需要这些证据证明担保关系存在。
通过这五个部分的讲解,相信大家对担保问题有了清晰认识。记住处理担保纠纷的关键是快速判断担保类型,及时采取正确法律手段。遇到复杂情况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损失。担保法律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基本规则,普通人也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