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工资由单位发还是工伤保险发_工伤的工资是单位出还是工伤保险出

导读:
工伤待遇谁来发?看完这篇全明白
一、工伤待遇到底谁负责
工作中受伤后拿工资这事困扰很多人。单位该发还是社保局发?这个问题关系到每个打工人的切身利益。要弄明白这事,得先知道法律怎么规定。
我国法律对工伤待遇有详细说明。主要看两部法规: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这两部法律说清楚了单位和工伤保险各自的责任。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写明,职工因工受伤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进一步说明,单位要负责支付医疗费、工伤津贴等六项费用。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也强调,这类纠纷必须按工伤保险条例处理。
这里有个关键点要注意。法律条文里提到的"工伤保险待遇"包含多个部分,其中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发放主体需要特别注意。
二、法律条文怎么说
法律规定单位是支付主体。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说得很明白,职工受伤后单位要支付医疗费、工伤津贴等费用。这里说的工伤津贴就是停工留薪期的工资。
但实际操作中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单位正常参保。这时候单位先垫付工资,后期可以向社保局申请报销。第二种情况是单位没给员工参保。这时候所有费用必须由单位自己承担。
要注意的是,不管单位有没有参保,员工都有权拿到停工留薪期的工资。这是法律给的"双保险"。
三、发工资的具体规定
停工留薪期最长不超过12个月。这段时间里,单位要按员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发钱。工资标准不能打折扣,要全额发放。
举个例子,小李月薪8000元,受伤后停工治疗5个月。这5个月里单位必须每月发8000元。如果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这钱可以先垫付,之后找社保局要回来。
遇到伤情特别严重的情况怎么办?法律规定,停工留薪期可以申请延长。但需要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最多能延长12个月。
四、处理流程分几步走
第一步:立即报告单位。受伤后24小时内要向单位报告,保存好诊断证明等材料。超过1个月不申报会影响认定。
第二步:申请工伤认定。单位要在30天内向社保局申报。如果单位拖着不办,员工本人或家属可以在1年内直接申请。
第三步:等待认定结果。社保局会在60天内给出结论。特殊情况可以延长30天。
第四步:处理工资发放。认定工伤后,单位要在次月开始发停工留薪期工资。如果单位不配合,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第五步:解决纠纷。投诉后20个工作日内没结果,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要在45天内出结果。对仲裁不服的,15天内可以向法院起诉。
五、真实案例作参考
案例一:快递员小王送件时摔伤。公司以"没签劳动合同"为由拒赔。小王收集了工牌、工资条等证据,劳动仲裁裁决公司赔偿8个月工资共计6.4万元。
案例二:某工厂未给员工参保。员工老张工伤后,工厂想用商业保险代替工伤保险。法院判决工厂必须按工伤保险标准赔偿,额外支付3万元赔偿金。
案例三:建筑工人小刘的工伤认定被拒,理由是"下班后受伤"。小刘提供考勤记录证明受伤时在加班,最终成功获得工伤认定。
通过这三个案例可以看出,保存证据最关键。工牌、考勤记录、工资流水、证人证言都要注意收集。遇到单位推诿时,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重点提示:
1. 入职时务必签劳动合同
2. 每月核对工资条是否包含社保缴费
3. 受伤后第一时间拍照取证
4. 治疗费用单据要保存原件
5. 超过1个月单位不申报要自己申请
常见误区:
误区一:试用期不享受工伤待遇(错!入职当天就有保障)
误区二:私下和解更省事(可能吃大亏,法定赔偿更高)
误区三:过了1年不能申请(特殊情况下可延长)
最后提醒用人单位:按时缴纳工伤保险既是法定义务,也是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按照2023年最新标准,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在0.2%-1.9%之间浮动,具体看行业风险等级。这笔钱千万不能省,否则出事可能要承担数十倍损失。


